安徽省望江县鸦滩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全科试题(9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安徽望江县鸦滩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安徽望江县鸦滩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无答案.doc
安徽望江县鸦滩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doc
安徽望江县鸦滩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doc
安徽望江县鸦滩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
安徽望江县鸦滩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doc
安徽望江县鸦滩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doc
安徽望江县鸦滩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doc
安徽望江县鸦滩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英语).doc
安徽望江县鸦滩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无答案.doc2010—2011学年度鸦滩中学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9分,每小题3分)
飞白的趣味
症 弦
飞白,是汉字书体的一种,一般认为是东汉蔡邕所创。相传左中郎蔡邕有次赴鸿都门巡访,看到修饰房子的匠人以垩成字,引发了他的灵感。飞白书,便是他从垩帚拖出的痕迹上作墨趣的联想,所创意出来的书法持法。
飞白书的最大特征,是文字笔画轻微不满,或中空,或断续,丝丝露白,看起来就像用枯笔疾扫而过的样子,呈现一种意到笔不到的特殊气的。此种技法历代仿效者甚多,且有不少诠翻译的理论。如“取其若丝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宋•黄伯思)、“白而不飞者似篆,飞而不白者似隶”(明•赵宦光)等,都是对飞白所作的归纳与界定。至于说它能创造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意境,那是属于书艺美感之外的哲学演绎了。
其实,飞白的技巧在其他的文学艺术中也有类似的展现,举以光色线条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的电影为例,历来被导演们常用的溶、淡、叠影、图入、图出等叙述元素,“抽象电影”所强调的韵律及视觉设计,“加速蒙太奇”以剪辑密度所构成的时空新关系,以有现代派电影在意象思考上的突破、对电影分镜辩证观念的新探索,都可以与中国书法的飞白趣味产生联想,称之为映像的飞白也不可。
中国古典戏的唱腔,也人类似飞白的设计。经验老到的演员在诠释唱段时,常常故意不把一个乐句唱满,留下一些空间让伴奏去点缀。因为演员们发现,一个乐句不完全唱满,比唱满有更大的弹性,除了留出余地供乐队去发挥多外,观众也可以根据自己早已耳熟能详的调子做想像的初充,在鉴赏的心理层次上,无疑使观众也感觉参与了创造,这种赋格式的变奏,是属于声音的飞白了。
如果把飞白的观念,用在诗文的朗诵上,也会创造一些新感觉。(五四)时期戏剧家洪深谈朗诵,认为散文与诗,各有其格式,前者是节奏格式,后者是韵律格式。朗诵者首先要时行分析才能定出基调,一般来说,表现节奏的办法,是将节奏中的“时隔”加以区分,定出加强点的位置,或做短暂的顿逗,或将重音特别提高。而表现韵律的方法,则是把加强点字音的“时值”延长,将加点以外的字音以轻读带过。有时,朗诵者也可以视诵材的内容与感情倾向,不延长时值而以顿歇补充之。更得要的是,在意群与节奏之间,做适当的调节,或以韵律为重,或以意群为重,这种轻重浓淡疏密间的互补,与书法上所讲求的飞白十分相似。
朗诵是介乎语言旋律和音乐旋律之间的产物。通常,在音乐旋律上表现上,吟唱的成分大于说白的成分,吟唱时从一个音高到另一个音高,必须跳跃,一音停顿,再续一音,情况像越栅栏。而在语言旋律的表现上,则是说白的成分大于吟唱的成分,从一个音高滑溜到另一个音高,音音连续,没有间隔,情况像走斜坡。诗的朗诵秘密,便是跳跃与滑溜之间的交替运用,这又符合垩帚成了的意念了。
飞白之用大矣哉。
(摘自《台湾散文选》)
1、从原文看,下列不能说明“飞白之用大矣哉”的一项是(3分)( )
A、在书法艺术中,飞白的运用可以产生更多的笔墨情趣,创造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意境。
B、在电影艺术中,飞白的运用可以使得光色线条的运动更为丰富多样,使影片更具有表现力。
C、在戏曲艺术中,飞白的运用可以让观众对乐句做想像的补充,感觉
2010----2011高二政治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企业的生产活动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④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B.一定的文化给予一定的经济和政治重大影响
C.一定的经济和文化决定一定的政治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3、“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故事感动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可见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塑造人生起了重要作用
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C.文化的产生、传播和积累是一个过程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产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事实体现 了下列道理
①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决定的
③文化教育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5、江苏省华西村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这正是华西村保持发展省活力的秘诀所在。华西村在发展过程中,口袋富了不忘富“脑袋”,这是因为
A.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
B.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优秀文化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6、“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这一落千丈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也将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表明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鸦滩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答题纸左侧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卷(三部分共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个一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park.
B. In a zoo.
C. In a pet store.
2.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Things here are very cheap.
B. Things here are not cheap.
C. She doesn’t know whether things here are cheap or not.
3.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going to plant the tree?
A. By the front door.
B. At the back of the garage.
C. At the end of the garden.
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shop.
B. In a hotel.
C. In a restaurant.
5.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man went to New Zealand during Christmas.
B. The man visited New Zealand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
C. The man’s parents live in New Zealand.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o is the woman speaking to?
A. Her husband. B. A polian. C. A fire-fighter.
7. What’s the woman asking for?
A. Advice on safety. B. Money. C. Help.
8. 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woman’s house?
A. It’s been burnt down. B. It’s been broken into. C. It’s been damaged.
鸦滩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 二 物 理(理科)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审核人:陈学峰 校对: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4分,共48 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一、 选择题( 48 分,每小题 4 分)
1、关于电场力和电场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场强度的方向总是跟电场力的方向一致;
(B) 电场强度的大小总是跟电场力的大小成正比
(C)正电荷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跟电场强度的方向一致
(D)电荷在某点受到的电场力越大,该点的电场强度越大
2、关于电势和电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电场中,电势高的地方,电荷在该点具有的电势能就大;
(B)在电场中,电势高的地方,放在该点的电荷的电荷量越大,它所具有的电势能也越大;
(C)在电场中的任何一点上,正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大于负电荷具有的电势能;
(D)在负的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场中任何一点上,正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小于负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场强较小处,电荷在该处的电势能也较小;
(B)电荷在场强为零处的电势能也为零;
(C)在场强相等的各点,电荷的电势能必相等;
(D)在选定为零电势的位置处,任何电荷的电势能必为零。
4、如图为某电场中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已知 a=10V, C=6V,ab=bc,则 ( )
(A) b=8V (B) b>8V (C) b<8V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5、关于电势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荷从其中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B)1C电荷从电场中一点移动到另一点,如果电场力做了1J的功,这两点间的电势差就是1V
(C)在两点间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做功的多少跟这两点间的电势差无关
(D)两点间的电势差的大小跟放入这两点的电荷的电量成反比
望江县鸦滩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数 学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全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不给分.)
1. 已知集合 ,则 =( )
A. B. C. D.
2. 如图放置的几何体的俯视图为( )
A. B. C. D.
3. 下列各式:
① ; ② ;
③ ; ④ .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 执行程序框图如图,若输出 的值为2,则输入 的值应是( )
A. B.3 C. 或2 D. 或3
5. 已知 ,且角 的终边在第二象限,则 ( )
A. B. C. D.
6. 若 且 ,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7. 正方体上的点P、Q、R、S是其所在棱的中点,则直线PQ与直线RS异面的图形是( )
A. B. C. D.
8. 已知平面向量 与 垂直,则 的值是(
鸦滩中学生2010-2011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 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和易染病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2.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 )
A.都是DNA B.都是RNA C.是DNA或RNA D.是DNA和RNA
3.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
B.基因中所含的脱氧核苷酸共有四种
C.基因中所含脱氧核苷酸有成千上万个
D.基因在染色体上,DNA分子的片段叫做基因
4. 下列对一个四分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两个着丝点 B.有四个DNA分子 C.有四个染色体 D.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
5.构成烟草,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体内核酸物质的碱基种类依次是( )
A.4 4 5 B.4 5 8 C.4 5 5 D.5 4 4
6.DNA分子的双链在复制时解旋,这时下述哪一对碱基从氢键连接处分开 ( )
A.腺嘌呤与胸腺嘧啶 B.鸟嘌呤与尿嘧啶
C.鸟嘌呤与胸腺嘧啶 D.腺嘌呤与尿嘧啶
7.某DNA分子中有脱氧核苷酸4000个,已知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60%那么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所需要的游离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 )
A.800个 B.1 600个 C.2 400个 D.3 200个
8.遗传学上将某种分子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称为“密码鸦滩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检测试卷⑵
检测范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二单元及必修1,2相关知识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 单项选择题(请将最佳选项写在答题卡中 含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 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时期是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 C秦末汉初 D隋唐盛世
2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其思想核心是
A建议“学在官府”改为“学在民间” B“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仁义”和“王道” D“克己复礼”
3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他在教育理论上最大的贡献是
A提出“因材施教”思想 B整理六经作为教科书
C提出“有教无类”思想 D教育了三千弟子
4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的“四心”说体现他的什么主张
A仁政 B民贵君轻 C人性本善 D知德合一
5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应该出自
A荀子《劝学》B韩非子《五蠹》C庄子《逍遥游》 D墨子《兼爱》
6 有人说《老子》(即《道德经》)五千言是帝王维护统治的“南面之术”,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个观点的是
A商鞅变法壮大西秦 B秦始皇“焚书坑儒” C汉文帝“与民休息”D汉武帝“重农抑商”
7 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郡县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最早是在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隋唐
8 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的发展状况,下列概述最准确的是
A开始成为正统思想,为统治者所重视
B完全被压制在佛教道教之下
C“三教合一”完成,佛道精华被儒学吸收
D虽然独尊地位受到佛道冲击,但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正统思想
9 原来北方的少数民族拓跋部落定都中原后建立北魏,孝文皇帝在太后帮助下大兴儒学,根本目的是
A吸纳汉族地主,怀柔政策 B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C弘扬中华文化的主旋律 D巩固封建统治需要
10唐朝中后期,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是
A韩愈 B柳宗元 C白居易 D苏轼
鸦滩中学2010~2011上学期年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化学(2010年十月)
一、选择题(54分)
1.下列通式只表示一类物质的是
A.CnH2n+2 B.CnH2n C.CnH2n-2 D.CnH2n-6
2.有机物 的正确命名为
A.2-乙基-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B.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C.3,3,4-三甲基已烷 D.2,3,3-三甲基已烷
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B.28g乙烯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NA
ol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总数为10NA
D.现有乙烯.丙烯.丁烯的混合气体共14g,其原子数为3NA
4.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体积为10ml。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再充分燃烧,将
生成物通过浓H2SO4气体体积减少15ml,再通过碱石灰气体体积又减少20ml(气
体体积均为同温同压下)。混合烃的组成可能为
A.C2H4和C2H2 B.C2H6和C2H4 C.CH4和C3H4 D.C4H10和C2H4
5.(CH3CH2)2CHCH3的正确命名是
A.3-甲基戊烷 B.2-甲基戊烷 C.2-乙基丁烷 D.3-乙基丁烷
6.与CH3CH2CH=CH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B.
C. D.
7.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三种信号的是
A.CH3CH2CH3 B.CH3CH2OCH2CH3 C.CH3CH2OH D.CH3OCH3
8.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烃,完全燃烧,耗氧量最多的是
A.C2H6 B.C4H6 C.C5H10 D.C7H8
9.下列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C6H6 B.尿素 C.醋酸 D.碳铵
10.某烃分子中有一个环状结构和两个双键,它的分子式可能是
A.C4H6 B.C5H6 C.C7H8 D.C10H8
鸦滩中学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的大小、形状相同 B.任何区域都有明确的分界线
C.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D.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划分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标相同
2、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是( )
A.东邻黄海和东海 B.300N从中部穿过
C.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南端 D.东端有1250E穿过
3、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松嫩平原生长期较长 B.降水较少
C.长江三角洲大陆性较强 D.高温多雨
4、长江三角洲能成为水稻种植区的原因是( )
①高温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 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③水网密集④地势平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5、长江三角洲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
A.土地质量比较差 B.耕地破碎 C.水稻土肥力下降 D.水网密集、河湖众多
6、新疆南部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 )
A.光照充足 B.土壤为肥沃的黑土 C.降水丰富 D.地块小,利于机械化的实现
7、能在很短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的系统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电子通信系统
8、下列关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GPS是利用卫星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B.GPS包括三大部分,即空间部分和地面控制部分及传输部分
C.GPS 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
D.野外旅行,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可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经纬度
9、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简要程序是( )
A.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B.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库→表达
C.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库→数据处理→表达
D.信息源→数据库→数据处理→空间分析→表达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10-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