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说课稿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四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1/3 11:21: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490字。

  《失街亭》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失街亭》,现在我把我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理念及教法设计给大家谈谈,错误与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我首先要说的是教材。关于教材,我主要说三点:
  (1)《失街亭》一课所在的单元在高语教材体系中的位置比较特殊。高中语文教材有四个小说单元(高语二册1个单元,高语四册2个单元,高语五册2个单元,高语六册1个单元,共20篇课文)。第二册的一个单元是学习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经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应该说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和环境”、“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小说的语言风格和中外小说的表现手法”等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而第五册的两个单元,一个单元只一篇——鲁迅先生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一个单元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三篇范例;第六册的一个单元,四篇课文均取材于长篇名著《红楼梦》。教材编排的意图显然是向更深更广处拓展。相应的,单元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是研读和评介,这对学生的小说阅读应该说是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从教材体系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第四册教材的小说单元实际上是一个承前起后的单元,教学的重点应该是:1、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作品,探索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2、品味小说语言,体验人物的命运,把握人物性格。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特征。
  (2)本课在高语第四册两个小说单元中的位置也比较特殊。第四册教材两个小说单元的教学的重点分别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结构”、“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尽管八篇课文囊括古今中外,教学重点有所不同,但我想小说阅读鉴赏的基本程式(语言→情节→人物→主题)是相同的,小说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都应该是教会学生小说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经过第一个单元四篇课文及第二个单元前面两篇讲读课文的学习,应该说,同学们已经基本适应了我积久形成的教学风格,熟悉了我一向提倡的小说阅读鉴赏的基本程式,这一课以及下面的一课《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作为自读课文,应该能够承担起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帮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评价人物、把握主题等小说阅读鉴赏一般能力的重任。
  (3)《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和96回。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出兵伐魏,兵指长安。魏将司马懿统兵南攻,意欲占街亭,断绝蜀军粮道,使蜀军不战自溃。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就是善于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功过是非,彰显人物思想性格。因此,我拟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评析人物功过是非,把握人物思想性格。因为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了通过语文应用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样的要求。我们们考虑教学的难点在于: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自觉形成鲜明的是非观,正确的人生观。至于语句的疏通、结构的剖析,由于有小说阅读鉴赏既定程式的引领,学生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学完成,教师甚至可以置之度外。
  说完了教材,其次要说的是教法: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小说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以“导”为主,从感觉人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鉴赏和评价。它的具体要求是:综观全局,抓住关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探索,在此基础上,据点作评,启发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文的精髓,进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积极思考人生。这种方法的关键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是通过感受、点拨而产生顿悟,而不是教师塞给他们某种现成的结论,因而学生会为自己的不断发现和新解而欣慰不已,无形之中学习兴趣大增。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教是为了不教。”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要使学生的思维之水常“鲜”常“活”,教师就必须在“导”字上下苦功夫,切不可居高临下,以自己的一知半解来堵塞学生的思维之泉。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做好以下两点:第一,要比学生站得更高、更远,避免与学生站在同一思维平面上;第二,要知己知彼,懂得学生的阅读心理并设法使学生处于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失街亭》一文的教学,为防止学生出现审美疲劳,我拟抛开既往的程式,大胆取舍,采用了“在蜀汉朝廷组织军事法庭,审判‘失街亭’一案相关被告”的方法。我相信,这一定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
  本篇自读课文的教学拟用一个半课时。
  再次说说学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