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段压缩有新招
——兼谈中考语文复习中的语段压缩问题
天津市微山路中学 刘启玉
近些年语文中高考中都单独设题考查考生运用语言与表达能力。这些题的设置无疑为展现考生语文素养提供了一个舞台,但同时,却也是对一些平常基本功并不扎实的考生设置了一定的“障碍”。语段的压缩,是本部分比较常见的考查形式之一。
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待压缩的语段有以下四种类型:记叙性语段、描写性语段、说明性语段和议论性语段(抒情性语段一般不予也不便考查)。之所以按照这一标准分类,是考虑到同一种表达方式有其共同的特点。
一、记叙性语段的压缩。
记叙性语段是在记叙(陈述)一种现象、一种状态、一种事实,在语段中包含这样基本的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可能分起因,经过和结果)。对于这一类语段来说,只需要将找出它所陈述的事实,也就是什么人/事怎么样了。文字的主要意思也就出来了,据此可以总结为:
记叙性语段:被陈述对象+陈述事实。(对于记人记事类,具体就是:人物+事件)
对记叙语段的考查,要么是对于消息一类的文字拟写标题,要么是拟写导语(一句话新闻类似于导语,都是将消息的最主要的信息传递出来)。
1、拟写标题:消息的标题要求高度概括,以醒目的形式直接揭示消息的内容。一般消息的标题为:人物+事件(记叙的两个要素)。
如:读下面一则消息,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
今年可以说是多灾之年,人们刚刚从土耳其、台湾大地震和美国飓风的恐惧中摆脱出来,强烈的飓风又袭击了印度东海岸,造成了至少79人死亡,数以万计的人流离失所。在受灾地区,建筑物、电线竿和通讯设施被一扫而光,供水和供电完全中断。据统计,在本世纪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来自印度洋的强烈飓风。
为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印度政府正在加强研究,希望能够了解北印度洋地区飓风的形成,加强预报工作,以减少损失。
分析:两段文字所谈论的都是印度的飓风问题,第一段谈的是飓风对印度的严重影响,第二段谈论印度政府研究飓风问题,以期减少损失。故而陈述的对象是印度的飓风,陈述的事实是:飓风造成了巨大损失。
参考:飓风袭击印度,损失惨重。
2、拟写导语(一句话新闻):导语(一句话新闻)同样是交代清楚主要的事件,只不过要比标题详细一些,不仅需要介绍发生了什么事,还需要介绍在何时何地发生。因此导语为四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消息一般把重要的信息放开头部分来说,所以我们主要从语段开头部分了解所发生的事件。
如: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中国教育报北京3月23日讯 记者从文化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5月1日起,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要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票。
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出的通知强调,公共文化设施在向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的同时,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将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入其中。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举办多种陈列和展览,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分析:实际是要求写一句话新闻。被陈述对象:公共文化设施(而并非文化部);陈述事实:要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票)。时间:5月1日起。
参考:5月1日起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
二、说明性语段的压缩。
说明性语段一般在于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的特点,或者阐释某种事理(说明文的特点和意义)。首先要明确所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其次再看所说明对象的特点有哪些(文字中提到了被说明事物的哪些特点,包括事物的性质、特点及成因等)。然后,用下定义的形式将其表述出来,一般是:“╳╳是╳╳”或者“╳╳叫做╳╳”的形式,具体就是:被定义的事物“是”+所具有的特点“的”所从属的类别。或者,所具有的特点“的”所从属的类别“叫做”被定义的事物。无须用描写性的语言,其特点作为了所从属的类别的修饰语。
例如:根据下面的内容,给“知识经济”下一个科学定义。
“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的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分析:本段文字所说明的对象是“知识经济”,它从属于“经济”这一大类别,其特点是:区别于以往的经济模式,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且可持续发展。这些特点都变成“经济”的修饰语。运用下定义的形式表述为:
参考:知识经济(说明对象)是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三个特点作为定语)的经济(所从属的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