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方案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上)
张家港市第四中学 何 皓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欣赏咏月诗词。
2、能力目标: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的月下情怀。
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这首词上段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于天上仙境的奇想。作者把“人间”与“天上”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并且毫不含糊地回答。“ 何似在人间!”充分麦达出作者留恋人世,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
下段写望月怀人,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结构上,推开一层;写法上,亦月亦人。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诗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和阔大。
2、教学重点
学会欣赏咏月诗词
3、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的月下情怀
三、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初一学生对词不陌生,对于诗词的积累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也很喜欢读诗词,但由于年龄及生活积累的局限,又使他们对于词的意境、内涵及如何鉴赏难于把握。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如何读词、鉴赏词,应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给学生形象具体的感官体验,通过投影仪、光盘、录音机和flash的运用,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五、网络资源
http://www.flashkj.net
http://chineseview.y365.com
http://click.sohu.net
http://www.zbsz.net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到了团团圆圆、甜甜美美的节日,什么节啊?(中秋节)中秋节有怎样的习俗?(吃月饼、赏月)中秋之夜的月亮有什么特点呢?(又圆又亮)我们一般用中秋月亮的大、圆来比喻什么?(团圆)那么,当月圆之时独在他乡的感觉会是怎样的呢?(孤独、寂寞)用曾经学过的诗句概括一下那种心情(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首中秋夜思念亲人的词《水调歌头》。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苏轼,宋代词人,写作时正任密州知州,政治失意,客居他乡,在中秋月圆之夜,思念弟弟,写下了这篇文章。
(三)、初读全词,感知内容
1、放录音范读。
2、学生齐声朗读
3、教师评析:刚才大家读得很不错,说明大家已经带着感情、进入角色了。
过渡:这首词不长,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我们对诗词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想象,通过想象,再现诗词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