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740字。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一、学情调查
初三年级的学生经过2年多对历史的学习,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世界现代史是最接近现实的史实,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这对他们能更好的理解知识打下了基础。但是,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的事物较容易理解,对理性的知识则不太容易理解。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能力训练过程:分析数据列表,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图、表、数据等说明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再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又一次证明了学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三、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是九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九课,单元主题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本学习主题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为代表,概要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变化的基本状况。其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是:(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史实、特点及其原因;认识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科技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矛盾重重,经历了曲折和波动。
(2)本课教材分析:
重点: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四、教铺手段: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