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危机”与“新政”》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540字。 《“大危机”与“新政”》教案
〖课程标准〗
知道德莱塞《美国的悲剧》等著名文学作品。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影响,评价罗斯福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和理解《美国的悲剧》,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搜集、处理历史资料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192-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及“新政”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焦点访谈”栏目方式,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搜集新闻资料,进行新闻背景分析,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通过模拟“炉边谈话”,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罗斯福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是利用国家权力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调整,以摆脱经济危机,但它不能触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让学生体验罗斯福这位轮椅上的巨人,在面临危机和困难时,以自己的学识、胆略、才干、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改革精神,挽救了美国经济的伟人风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与影响及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难点 样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的资料。
2. 指导学生借助“焦点访谈”和“炉边谈话”形式处理资料并展示。
3. 教师将相关内容制作成课件。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通过录像、图片制造情境,让学生感受课本内容。
2.学生参与教学,通过“焦点访谈” 和“炉边谈话”形式的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焦点访谈
播放20秒有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录像片段,大屏幕最后将画面定格在“施粥棚里的失业者”这一照片上。
师: 同学们,我背后的这张照片是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的一个小小画面。这仅是在这场首先爆发于美国,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前所未有的危机中,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的广大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那么在这次危机中,劳动人民的命运如何?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危机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这是大家关心的焦点,也是这节课的重点。我们课前派出三个“记者”小组,为我们追踪报道,下面就请看他们发回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