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案1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桃 花 源 记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疏通文句
2、 初步了解陶渊明的政治思想。
二、 教学过程
1、 以陶渊明的《饮酒》诗导入新课,引出作者经历及其社会政治思想。
2、 研读课文,教师答疑。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然后提问:这一段中有哪些词句不理解?
答疑。
2)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这一段有哪些词句不理解?
答疑。
这一段描写了怎样的环境和气氛?
明确:这段文字描写了桃花源的自然环境,描绘了一片桃源乐土的景象。在这里,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整齐有序,还有美池桑竹点缀映衬,自然环境可谓清幽;在这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耕女织,老幼无欺,社会环境可谓平静。作者就是通过这些环境表现了桃花源祥和的气氛。
3)文章第三段哪些句子省略了主语?请在课本上一一补出。
下列句子中哪些词的意义与“皆叹惋”中的“皆”意义相同?
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 具答之。
C、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明确:“并”、“具”、“咸”与“皆”同义,都、全的意思,是副词。
提问: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词有何区别?
A、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