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640字。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教案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时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2.能力目标: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造,符合中国国情,坚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只能实行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政治体制模式,要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更好地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二、教学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时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三、教学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时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四、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自主探究
五、教学手段:
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复习政治生活中的相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内容。
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一、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
学生活动――课堂探究:
镜头一:康有为在《立宪法议》中说,现在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三种政体,而“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他主张“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
镜头二:邹容在他的名著《革命军》中写道:“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在这部书中,他坚决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并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案。
镜头三:孙中山一生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奋斗,但他建立共和国政体的尝试,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压迫下,终归失败。孙中山沉痛地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今天仍有人认为,如果效法欧美国家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近代中国就能实现现代化。你可否结合上述材料和已有的政治知识、历史知识,反驳这种观点?
1.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在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曾经给欧美国家的发展带来进步;但是,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追求,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留下的只是悲怆和梦想的破灭。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衰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危机空前深重,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救亡图存,许多志士仁人上下求索、奔走呼号,各阶级、各阶层、各种社会势力围绕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提出了种种主张,展开了激烈斗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