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要点精讲<br>
1. 吟<br>
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br>
2.作者思路<br>
开篇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3、4、5、6节是诗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接着,作者的思绪飞向那远古洪荒,说明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无论多么久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叹服大自然”,这是作者由衷的赞叹,大自然是魔法师,是雕刻家。至此,作者的感情达到高潮。 <br>
3. 本诗的内容结构<br>
本诗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也可以做如下形式的概括:<br>
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br>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br>
4. 本诗的主题及写作特色<br>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br>
5.本诗第二节和和最后一节的关系<br>
是互相照应的关系。“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同样照应“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这样的照应是本诗结构上的特点,使全诗,有放有收,有问有答,结构完整。<br>
<br>
<br>
<br>
《静夜》要点精讲<br>
1.结构和题旨<br>
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小节属想像。无论写实还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br>
第二小节开头的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像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海雾,想像着有“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留下串串珠泪……多么奇瑰的想像。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