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案14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1《桃花源记》
教学目的:
1.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3. 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二 课 时
一、布置学生预习,查找关于陶渊明的资料。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huo)严然(yan)阡陌(qian mo)诣(yi)
2.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
1. 导语:
(在黑板上出示《归园田居》、《饮酒》两首诗,了解陶源明)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长狭草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心愿,不仅仅指隐居田园,更重要的是实现诗人不同流合污与世,洁身自好的愿望。陶渊明在这首诗中具体反映了自己的劳动生活,传达出一种田园生活特有的乐趣,表现了他对真朴人生理想的追求。)
《饮 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结庐,建筑房屋。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这样设问。尔,如此。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山色秀丽,飞鸟合群结伴而还。气,气象,景致。日夕,傍晚。)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此中,指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就是隐居生活。)
读了历史,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经历了先秦(春秋——汉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