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860字。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课题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的爆发 中英《南京条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归纳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简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情感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的屈辱史与战争史,也是中国的抗争史与探索史,从1840年到1949年,109年的历史,中国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也进行了六次不同阶级的抗争。屈辱的历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
【讲授新课】
一.历史发展顺序
虎门销烟——抢占珠江口——南京下关——《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修
(1839)——(1840.6)——(1842.8)——(1842.8)———(1843)————(1844)——(1856)
约”——占领广州——占领天津——《天津条约》——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
————(1856)——(1858)———(1858)———(1860)————(1860)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
1.背景:
1)19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积极海外殖民地和市场,急需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扣开中国的大门。
2)古老不变的中华帝国,仍沉睡在“天朝、闭关”的迷梦中,清王朝此时已呈现出衰败的景象,必然成为英国掠夺的目标。
3)英国用可耻的鸦片走私来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鸦片走私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利益,却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
概括:清政府愚昧无知,腐朽没落,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急于扩大原料产地与市场。。
2.直接原因——禁烟运动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
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改变中英贸易出超的局面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的危害:
①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
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
③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④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的措施——虎门销烟
4)对林则徐禁烟运动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