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罗源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全科试卷(9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福建省罗源一中10-1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全科
福建省罗源一中10-1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化学.doc
福建省罗源一中10-1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地理.doc
福建省罗源一中10-1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doc
福建省罗源一中10-1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doc
福建省罗源一中10-1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数学理.doc
福建省罗源一中10-1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物理(无答案).doc
福建省罗源一中10-1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英语.doc
福建省罗源一中10-1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doc
福建省罗源一中10-1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政治.doc
罗源一中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名句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眄庭柯以怡颜。
(2)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3)乌鸟私情,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谨拜表以闻。
(5)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6)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7)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______。
(8)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10)云中谁寄锦书来?_______________,月满西楼。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世为著姓。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长兄彦询,雅有清鉴,以彦谦天性颖悟,每奇之,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抚养甚厚。后丁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属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网疏阔,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
及高祖受禅之后,遂优游乡曲,誓无仕心。开皇七年,刺史韦艺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吏部尚书卢恺一见重之,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以秩满,迁长葛令,甚有惠化,百姓号为慈父。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若州司马。吏民号哭相谓曰:“房明府今去,吾属何用生为!”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
彦谦知王纲不振,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以求其志。会置司隶官,盛选天下知名之士。朝廷以彦谦公方宿著,时望所归,征授司隶刺史。彦谦亦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凡所荐举,皆人伦表式。其有弹射,当之者曾无怨言。司隶别驾刘陀,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有识嘉之,陀亦不敢为恨。
2010-2011学年罗源一中高二年级上学期
第二次月考政治科试卷
一.选择题
1.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是把两门甚至几门不同的学科联系起来,建立综合性学科,产生了边缘学科、横断学科、模糊学科等,数学向生物学、社会科学渗透,出现了整体化的趋势。材料表明( )
A.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B.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与规律
C.意识对物质具有指导作用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2.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要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生生不息。这是因为( )
A.世界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每一事物都是由过去的事物发展而来的
3.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上,有一种观点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是生物学的( )
A.激变论 B.庸俗进化论 C.唯物辩证法 D.科学发展观
4.下列说法与“知彼知己”所体现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 )
A.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D.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5.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说明( )
A.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矛盾的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D.矛盾斗争性的具体形式无限多样
6.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理解的社会公平、正义往往是一种平均主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理解的社会公平、正义包括两个基本的价值取向:一是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二是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充分发展提供空间,机会平等。这表明( )
① 任何真知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
罗源一中2010-2011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英语)
命题人:许 娜 校订:吴雪峰
第一卷(选择题 共105分)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两节,共20题,每小题1分,满分20)
第一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this evening?
A. Go dancing. B. Go to see a play. C. Go to see a film.
2.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museum. B. In a market. C. In a park.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How to fry a chicken. B. The price of seafood. C. Their favorite food.
4.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for her brother?
A. Take a picture of him. B. buy him a frame. C. Hold a birthday party.
5. What happened to the woman?
A. She was caught in the rain. B. She arrived home later than 9:00.
C. She had a talk with Nancy.
第二节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都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个小题将给出5秒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y does the man want to see Dr. Smith?
A. To pull his tooth out. B. To remend some equipment. C. To have a dental examination.
7. What time do they agree on?
A. 10:30 p.m. this Friday. B. 10:30 a.m. next Friday. C. 10:30 p.m. next Friday.
8. Who might be the woman?
A. A doctor. B. A secretary. anager.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罗源一中第二次月考
高中 二 年 物理 科试卷
命题者: 林明涵
考试日期: 12 月 11 日 完卷时间: 100 分钟 满 分: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l.关于电流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路中的电流越大,表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多
B.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导体中的电流就越大
C.通电时间越长,电流越大
D.导体中通过一定的电量所用时间越短,电流越大
2.关于电动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源两极间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
B.电动势越大的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越大
C.电源电动势的数值等于内、外电压之和
D.电源电动势与外电路的组成无关
3.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阻就越大
B.导体中的电流越大,电阻就越小
C.比较几只电阻的I-U图象可知,电流变化相同时,电压变化较小的图象是属于阻值较大的那个电阻的
D.由I=U/R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关于三个公式:① ,② ③U2/R,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公式①适用于任何电路的电热功率
B.公式②适用于任何电路的电热功率
C.公式①、②、③适用于任何电路电功率
罗源一中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
数 学 (理科) 试 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1.命题“ , ”的否定是 ( )
A. , B. ,
C. , D. ,
2.设 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 若方程 表示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或 B. C. 且 D.
4.已知命题 。如果命题 是真命题,那么 的范围是( )
A. B. C. D.
5.“m>n>0”是“方程 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已知集合 , ,则 的充要条件是( )
A. B. C. D.
7.已知曲线 和直线ax+by+1=0(a,b为非零实数),在同一坐标系中,它们的图形可能是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罗源一中第二次月考
高中 二 年 生物 科试题部分
考试日期:12 月 10 日 完卷时间: 60 分钟 满分: 100 分
友情提醒:请在答题卷答题。
一、选择题部分:(共50分。前20题每题1分,后15题每题2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淋巴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血浆中蛋白质较少
2、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
A.组织中氧气的浓度 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
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D.细胞中ATP的数量
3、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A.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B.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果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4、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5、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
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和组织液
6、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
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血液、体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7、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
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罗源一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历史必修三•文科月考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春秋战国时期侧重于政治主张,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B.春秋战国时期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
C.春秋战国时期侧重于思想文化,后者侧重于政治运动,
D.春秋战国时期侧重于政治主张,后者侧重于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
2.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后,国家对知识分子的需要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 B.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C.知识分子是“向科学进军”的主力军 D.发展“两弹一星”的需要
3.下列文艺作品、电影作品、戏剧作品出现于“双百”方针提出后的是
①图1 ②图2 ③图3 ④图4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1950年7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
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 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
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
5.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对新中国初期留学热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批次 留学时间 留学初衷
第一次 清政府晚期的留学潮 富国强兵
第二次 民国初期的留学潮
实业救国
第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潮 科技救国
罗源一中1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完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4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但不能导电的是( )
A.熔融的NaCl B.液态溴化氢 C.铝 D.蔗糖
2.下列酸溶液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最小的是( )
A.H2SO3 B.H2SO4 C.CH3COOH D.HNO3
3.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 )
A.溶液中c(OH-)>c(H+) B.pH>7的溶液 C.溶液中含有OH- D.pH=3的CH3CO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4.在医院中,为酸中毒病人输液不宜采用
A .0.9%氯化钠溶液 B . 1.25%碳酸氢钠溶液
C . 5%葡萄糖溶液 D .0.1%盐酸溶液
5.下列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就是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B.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被溶解的碳酸钙全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
C.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氨气是强电解质
D.1 L 0.1 mol•L-1的H2SO4溶液中含有0.2 mol的H+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电离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H+和OH-
B.稀溶液中c(H+)•c(OH-)=KW,任何条件下KW都保持不变
C.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中性溶液的c(H+)一定等于1×10-7mol/L
D.H2O H++OH-是一放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KW也随之增大
7.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 B.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共价化合物
C. 熔化时不导电 D.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8.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ol/L,则该溶液中的溶质不可能是( )
A.HCl B.NaOH C.NaCl D.NaHSO
9.把pH=3的H2SO4溶液和pH=10的NaOH溶液混合,两者恰好中和,则两种溶液的体积比应是( )
罗源一中高二上期12月份地理月试卷一
考试时间:90分 总分:100分
温馨提醒:相信自己的实力,仔细审题,认真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2×25=50分)
人民网西昌2007年10月24日电:北京时间18:05,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回答1--3题:
1.“嫦娥一号”发射升空时,全球旧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A.1 / 4 B.1/12 C.1/24 D.1/18
2.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卫星发射时的黑夜,甲、乙、丙、丁四点中能正确表示西昌(27°N,102°E)卫星发射点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有关图中Q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其地理坐标是23°26′S , 28°45′ E
C.一年中可有两次直射
D.此时夜最短,昼最长
4.若图中1地外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为500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地是洼地 B.1地海拔比500米低
C.1地是凸地 D.1地海拔在400~500米之间
5.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可能是
A.799米 B.899米 C999米 D. 109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