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1970字。
第三课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一框 政党执掌国家政权
从容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由一个引言、两节计七个框题内容和一则阅读材料、一个小结构成。
引言概括指出当代国家一般都是由政党执政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此基础上,置疑设问,激发学生探求关于我国政党状况和政党制度的欲望,为学习本课作好心理准备。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本节在讲政党一般常识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它包括四个框题。
第一个框题“政党执掌国家政权”从三个方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基础知识。
首先,指出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具体分析了政党产生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
其次,政党的含义。理解它须把握三点:一是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由于社会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是复杂的,因而,政党阶级性的表现形式也是复杂的,确定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代表,并不排除它又可能是特定阶层或特定集团的利益的集中代表者。二是政党是以执掌或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这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的根本标志。接着,教材从具有阶级性、与政权紧密联系及具有组织和纪律性等三方面分析了政党的基本特征。三是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这是本框的重点问题。接着,教材从执掌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和政党具备执掌国家政权的条件两个方面,分析了政党必须和能够执掌国家政权的主要原因。
二、说教法
讲授法、谈话法。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学生的参与。关于政党和政党制度问题,学生虽有一定了解,但多限于感性认识,因此以教师讲解为主。讲解时要“精”,要突出思想教育,要善于置疑设问,启发学生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识记:政党产生的条件;政党的含义;政党的基本特征。
(2)理解: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与一般社会团体的区别。
能力方面
(1)阅读、自学、归纳的能力,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如阶级、国家、政党。
(2)会用历史的、比较鉴别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政党的产生。
觉悟方面
通过分析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观看党的十六大录像,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通过对各国政党执掌政权情况的介绍,从情感上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政权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
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教学难点
政党产生的条件、政党与国家政权、国家性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学生的参与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制度的基本观点。下面提两个问题:(放投影)
1.什么是国体?什么是政体?
2.国体与政体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引申)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各国不仅重视采用恰当的政体,加强国家机构的建设,而且更重视发挥执政党的作用。当代世界各国通常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那么,什么是政党?什么是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是怎样的?这是我们第三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讲授新课]
第三课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板书)
[师]同学们知道的政党有哪些?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以色列、日本、朝鲜、印度等国都有什么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