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全科试题(8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语文).doc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地理).doc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化学).doc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doc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数学理)缺答案.doc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数学文).doc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物理).doc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英语).doc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政治).doc
西安市第一中学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
第Ⅰ卷(共18分)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玉簟(diàn) 地坼(chì) 霰雪(xiàn)
未雨绸缪(móu)
B. 参差(cī) 神妪(yù) 渔樵(qiáo)
风姿绰约(zhuó)
C. 国殇(shāng)踯躅(zhú) 迤逦(yǐ)
钟鼓馔玉(zhuàn)
D. 恣肆(zì) 垣墙(yuàn)溽暑(rù)
雕栏玉砌(qiè)
2、下面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D.出师一表真名是,千载谁堪伯仲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车子不过就是代步工具,但现在人买车,很多已不是为了代步,而是为了面子,过年开车回老家,有衣锦还乡的感觉。
B.老师对李华的即兴演讲十分赞赏,认为他的话的确是抛砖引玉,耐人深思。
C.七十四年前,鲁迅先生录写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五言绝句《听弹琴》赠送给日本友人增井经夫,现在增井经夫的女儿向上海鲁迅纪念馆捐赠了这幅鲁迅书法真迹,使鲁迅墨宝完璧归赵。
D. 复习一定要全面,切不可一知半解,目无全牛。
4、下列新闻标题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仿效伦敦纽约欲对车收进城费。
B、关注肿瘤健康,建设和谐社会。
C、小学生论文首登国际学术刊物。
D、汶川地震,最古老的羌寨遭损,数百件文物被毁,许多非遗传人遇难。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离骚》,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B、汉乐府民歌直接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诗歌史上的乐府双壁。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高适、岑参、王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昌龄、常建等。
D、中、晚唐以后尤其是宋代诗坛最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是词的发展和兴盛。词起源于隋,一般分小令、中调和长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每小题2分,共8分)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至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①除,以穷困调南和尉,有惠政,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