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共9章)
- 资源简介:
2011届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共9章)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系列(1)- 集合与简易逻辑.doc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系列(2)-函数.doc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系列(3)-数 列.doc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系列(4)-三角函数.doc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系列(5)-平面向量.doc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系列(6)-不等式.doc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系列(7)-直线与圆的方程.doc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系列(8)-圆锥曲线.doc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系列(9)-立体几何.doc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系列(1)--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重点知识结构】
二、【高考要求】
1. 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述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较简单的集合.
2. 理解|ax+b|<c,|ax+b|>c(c>0)型不等式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解法.了解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一元二次方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及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3. 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和判定.
4. 学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集合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会判断和推理,解决简易逻辑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高考热点分析】
集合与简易逻辑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本章知识的高考命题热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集合的运算、集合的有关述语和符号、集合的简单应用、判断命题的真假、四种命题的关系、充要条件的判定等作基础性的考查,题型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二是以函数、方程、三角、不等式等知识为载体,以集合的语言和符号为表现形式,结合简易逻辑知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题型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四、【高考复习建议】
概念多是本章内容的一大特点,一是要抓好基本概念的过关,一些重点知识(如子、交、并、补集及充要条件等)要深刻理解和掌握;二是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本章题型中都有较好体现,特别是数形结合思想,要善于运用韦氏图、数轴、函数图象帮助分析和理解集合问题.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系列(4)-- 三角函数
一、本章知识结构:
二、高考要求
一.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正确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
二. 掌握三角函数公式的运用(即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诱导公式、和差及倍角公式)
三. 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四. 会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画出正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线、并在此基础上由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会用“五点法”画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及Y=Asin(ωχ+φ)的简图、理解A、ω、 的物理意义。
五. 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 arccosx arctanx表示角。
三、热点分析
1.近几年高考对三角变换的考查要求有所降低,而对本章的内容的考查有逐步加强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对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考查上有所加强.
2.对本章内容一般以选择、填空题形式进行考查,且难度不大,从1993年至2002年考查的内容看,大致可分为四类问题(1)与三角函数单调性有关的问题;(2)与三角函数图象有关的问题;(3)应用同角变换和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及化简和等式证明的问题;(4)与周期有关的问题
3.基本的解题规律为:观察差异(或角,或函数,或运算),寻找联系(借助于熟知的公式、方法或技巧),分析综合(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实现转化.解题规律:在三角函数求值问题中的解题思路,一般是运用基本公式,将未知角变换为已知角求解;在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系列(9)—立体几何
一、考纲要求
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和垂直关系)以及它们所成的角与距离的概念.
2.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
3.能运用上述概念以及有关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4.会用斜二侧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特别是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两个平面、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5.理解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思路,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知识结构
1.空间多边形不在同一平面内的若干线段首尾相接所成的图形叫做空间折线.
若空间折线的最后一条线段的尾端与最初一条线段的首端重合,则叫做封闭的空间折线.
若封闭的空间折线各线段彼此不相交,则叫做这空间多边形平面,平面是一个不定义的概念,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伸展的.
平面通常用一个平行四边形来表示.
平面常用希腊字母α、β、γ…或拉丁字母M、N、P来表示,也可用表示平行四边形的两个相对顶点字母表示,如平面AC.
在立体几何中,大写字母A,B,C,…表示点,小写字母,a,b,c,…l,m,n,…表示直线,且把直线和平面看成点的集合,因而能借用集合论中的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
A∈l—点A在直线l上;
A α—点A不在平面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