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全科试题(9科10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数学试题.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数学试题.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命题人:高二语文组
(第一卷:选择题)
一. 基础知识(共21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技盖至此乎 B.暴秦之欲无厌
C.早缫而绪 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抑耗其实而已 B.我何面目见之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D.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骊山北构而西折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七月既望 西望夏口
B.纵一苇之所如 沛公起如厕
C.而卒莫消长也 卒起不意
D.举匏樽以相属 两狼之并驱如故,眈眈相向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人使用多种方式给自己的文集命名。比如:《王子安集》子安是王博的字,《欧阳文忠公集》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柳河东集》河东是柳宗元的籍贯,《王右丞集》右丞是王安石的官,《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
B.《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的著作,庄周,战国时期蒙人,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庖丁”的“丁”是壮年男子的意思。
C.《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借写阿房宫的建立和毁灭,揭露了秦王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
D.《祭十二郎文》选自《全唐文》。作者韩愈,祭文,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十二郎名老成,是韩愈之侄,族中排行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是以行第称呼韩老成。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清华大学本科生中征兵。清华大学土木系大三学生肖丁宜和化工系大一新生李高杰,成为清华大学第一批投笔从戎的学生。
B.只有分析地阅读,才能学得深透,不致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只有综合地阅读,才能学得完整系统,不致目无全牛,以偏概全。
C.近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经济问题会议,从十个方面强调了下一步需要认真抓好的工作,其中,扩大内需首当其冲被排在重要位置,而且这也是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第一次在5年规划建议中独立成篇。
D.如果只为了一个小小的失败便踌躇满志、灰心丧气,不但得不到别人的赞美,反而遭人们嗤之以鼻。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教师为组织学生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以及确保其掌握教育内容而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行动。
B.道路修好后,学校又拿出一笔资金,添置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场、健身房等体育设施,并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C.英国并不是一个以“吃”著名的地方,但说到把烹饪作为一种载体来推广文化的能力,它就远胜其他很多国家了。
D.孙小清按报纸上留下的号码联系了房主,大约半小时后,他和房主见了面,谈妥好了相关事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9分)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隙也,故愿望见。”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