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大象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2/22 10:32: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600字。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教案
  1、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教学目标设计
  1)古代农业体系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农业的起源<最早的农业区域,主要农作物名称>;农具的进步<古代主要农具>;水利设施的发展;小农经济的形成<重要水利设施>。
  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进步,牛耕使用推广<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3)理解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完善和小农个体耕方式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3.过程与方法:
  1)实物考察法、阅读法、讨论法,再造历史形象,理解古代农具的的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巨大作用。
  2)归纳法、探究法,归纳农具变化以说明生产力的发展,归纳古代水利设施的特点。
  4.情感态度价值观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起源中心,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2)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4)传统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最前列,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重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难点:小农经济成为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特点,利弊:
  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但在近代以来又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迟滞的原因。
  (第一课时)
  导言:
  同学们,谁知道封面上画的是?学生们,七嘴八舌后意识到它似乎是一种钱。教师:对,这是篡西汉政权的王莽在新莽时期发行的一种布币,上书篆文大布黄千。货币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必然结果,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我们当今社会使用的主要是纸币而非金属货币,甚至使用电子货币。货币的演进正是经济成长的重要表现。
  下学期,我们要学习的是《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
  引导学生看书上的序部分,总结学习经济史的重要性和本册书的基本内容。
  重要性: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是政治、思想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了解经济发展的脉络对于我们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经济发展与政治革新、思想进步之间的认识有着深远的意义。
  经济发展的脉络:作为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漫长的农业社会里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新航路开辟后,几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工业文明同传统农业文明交战取得胜利,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市场。中国在列强的入侵下跌跌撞撞的开始了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20世纪都经过大规模的调整,在借鉴前者经验的改革中,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日益全球经济融为一体。
  单元导言:四大文明古国指距今7000年-4000年前,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等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国家出现)。四大文明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它们是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想一想,大河流域在地理上会有哪些特点?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等。大家再想一想,诞生在大河流域的这些文明在经济上会有什么特点?农业为主。于是这些古代文明也被称作农耕文明。今天开始我们来研究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中国的农耕文明。(注:自然条件、地理环境造就了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