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三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6题。约7550字。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高 三 历 史
2011.0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黑色钢笔直接书写在答题卡上的规定位置。
3、请填好自己的姓名与考号,填写不正确,视为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
A.以氏族为姓 B.以封地(国)为姓
C.以居住地为姓 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2.下图体现出的重大历史意义,不符合史实的是
A.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
B.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D.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
3.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②属于哪一基本要素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四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②所谓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意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③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践这一民族政策
④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钥匙”,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国家的统一
A.史料 B.史料解释 C.历史叙述 D.历史评价
4.下图是1949~2008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
C.中美两国开始实现正常化 D.我国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5.某书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日爵房,一日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 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最有可能的国家是
A.中华民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6.阅读右边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士兵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
A.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
B.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
C.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D.长期流亡国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回到俄国
7.2010年11月23日,朝鲜韩国在延坪岛海域相互炮击。此后美国韩国日本举行多次军演,半岛局势持续紧张。1945年日本投降后不久,朝鲜半岛便处于长期的分裂状态。自“二战”结束以来的60多年中
①朝鲜半岛的分裂由美苏占领区发展而来 ②在“冷战”阴影下朝鲜分裂
③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背景下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迫使美国签订停战协定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