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900字。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所需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认识气热状况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运动、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教材分析】
本段核心结论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应阐明以下内容要点:
(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
(3)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被地面吸收而使地面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4)地面辐射部分被大气吸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地面,起保温作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前一单元学习过地球的圈层结构,知道地球外部大气层的存在;对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有一定的了解;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气压与海拔成反比这些物理知识,都是初中课程内容。
(2)学生已有的基本技能:对一些景观图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理解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
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大气的受热示意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大气对地球保温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品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分析】
(1)削弱作用为本课重点之一。内容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由于吸收和散射的选择性,绝大部分可见光能够到达地面。
(2)保温作用是另一个重点。关键在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的关系,主要在两方面: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教学难点分析】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三者的关系较难理解。关键在于对概念的把握。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合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图表绘制及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标要求,本课应让学生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作完成一定的示意图绘制步骤,在过程中学习掌握本课教学内容。通过板书绘制示意图表,并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