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400字。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2、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和录像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学会联系实际感受地球的形状,寻找生活中不易被人发现的证明地球真正形状的蛛丝马迹。
【课程标准要求】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的大小
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方法】
用事实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去观察地理现象,了解和探索地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欢迎大家进入今天的地理知识殿堂,屏幕上这些地理问题大家知道有多少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共同探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分钟)
课堂活动1 忆历程──认识地球 (12分钟)
教师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
学生 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生 汇报小组推荐代表回答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说出理由(其他小组同学可质疑或作补充):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球体
直觉 臆想 证实
教师 利用多媒体总结
教师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引导学生看课本第三页的活动。))
学生 讨论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
学生1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
学生2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