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3970字。
第五课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以下概念:环境、环境问题、生态平衡。了解并识记以下内容;环境要素,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我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等环保法律名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核心。理解并掌握以下知识;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着重大影响,环境问题的严惩危害,我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原因,我国环保法规的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我国依法管理环境必须坚持的几项制度,我国法律规定的对违反环境法行为的制裁。
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用发展的观点理解依法保护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初步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违法与环境犯罪的区别,以及对它们处罚的不同,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学习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其参与环保活动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
要求通过有关环境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通过对有关环保法规的学习,增强其依法治理环境的法律意识;通过对依法治理环境的学习,初步培养在环境总是上的权利义务观念;并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青少年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教学难点]
依法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阅读第五课的内容,阅读的要求是粗读,即只读课题、框题、目题。
(阅读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右上角列出本课的知识总体框架结构。)
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了解人类环境的状况。
材料一:从本世纪30年代至代发生了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一周内死亡60人)、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全镇45%人口患病、死亡17人)、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汞污染事件等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进入80年代以后,又发生了规模更大、影响范围更广、危害更为严惩的博帕尔泄漏事件(3300人死亡,20万人致残)、菜茵河污染事件(160千米河段鱼死亡,483平方千米范围内井水不能饮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等等。
材料二:世界森林面积急剧减少,(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抻,进入880年代,每年砍伐森林15万平方千米,热带雨林每年消失11万平方千米)、土壤侵蚀严重、物种资源减少、水资源蒉乏(世界上有80个国家,20亿人口在缺水的边缘)、矿产资源枯竭等等。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对环境问题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上述材料说明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引起当代人的深思,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最终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这正是本节课我们要搞清楚的问题。
一、人类面临严惩的环境问题(板书)
人类环境(板书)
1)环境的含义及环境要素的内容。(板书)
提问;环境是指什么?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自下而上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它主要包括大气 、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提问:构成环境的这些要素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
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等环境要素,天然属性是其基本属性;而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要素都是经过人为加工改造的,具有人为属性。我们根据环境要素的这一特点,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