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4/1 14:12:5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30字。

  我用残损的手掌
  bzrs
  一、教材分析: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
  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区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在感情的哀怨与欢快上完美统一,抒情风格变幻多姿。
  诗歌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教读本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其音乐美。课文在想象中展开诗的内容,其思想感情的表达,主要通过形象的构成来实现。要引领学生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1、理清诗歌思路,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感受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
  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
  1、重点: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2、难点: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及幻觉和虚拟的创作手法。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
  2、比读法:通过对同时期同类型诗歌的比照阅读,了解抗战时期诗歌中的民族精神。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再过一天就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了,大家知道是什么日子吗?
  【视频】(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标志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发动了“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争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其中就有这么一位诗人,他的名字叫做戴望舒。
  【幻灯1】
  1938年,诗人戴望舒从沦陷区的上海来到香港,主编一家报纸的副刊,编发了不少动员抗战的诗歌。
  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日本宪兵动用酷刑审讯戴望舒,试图从他口中获取文艺界抗日人士名单等资料,因此受伤致残,但他始终没有屈服。
  今天我们要学的,正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
  (二)整体感知:
  【幻灯2】出示课题
  1、看到这个题目,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学情预测:诗人受到了残害、痛苦、诗人不屈的意志等
  2、是不是只有痛苦呢?请大家仔细听录音,用几个词语概括诗人的情感。
  学情预测:前:凄楚、忧愤(痛苦、悲愤)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