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090字。
14.1.2 函 数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发展特征分析: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生的预备技能和目标技能
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以一次运算为基础的数学模型已有初步认识,在上节课学习的常量和变量的基础上,从变化和对应的角度,对一次运算进行更深入的讨论,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体会“变化与对应”的思想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能利用数形相结合的思想分析简单的函数关系。
3、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函数概念的含义比较抽象、深刻往往不能一下子从其定义的文字真正理解它,因此教学中开始阶段不应急于给也定义应由具体例子逐步抽象定义。
(2)对于函数与函数值可能发生混淆,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两者的区别,函数是对变量而言,函数值是对具体数值而言的
二、教材分析
1、内容:《14.1.2函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一次函数》第一节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
2、地位与作用
(1)在实际问题中的地位与作用
“万物皆变”,函数的产生就是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一些变化过程的数学模型。它能解释特定现象的现实状态,也能预测到对象的未来状况,也能提供处理对象的最优决策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