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第五册期中测试1235单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基础知识<br>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br>
A、雄浑(hún) 拘囚(qiú) 岿然不动(guī)<br>
B.虚妄(wàng) 停滞(dài) 锲而不舍(qiè)<br>
C.汲取(jí) 吆喝(hè) 汗出浃背(jiá)<br>
D.参错(Cán) 颓然(tuí) 曝沙之鱼(pù)<br>
2、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改正在后面的括号内。<br>
A、暂露头角 与日俱增 峥嵘岁月 以强凌弱( )<br>
B、气势磅礴 高官厚禄 拍案而起 嗟来之食( )<br>
C、滔滔不绝 头机取巧 慷慨无私 生性恶劣( )<br>
D、辩伪去妄 寻根究底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br>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r>
A.这条街成了商业街后,行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br>
B.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br>
C.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br>
D.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会适得其反。<br>
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r>
A、论证主要有两种方式:立论和驳论<br>
B、论证的主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br>
C、以反驳为主的议论文通常叫做驳论文。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谎言掩饰不住血写的历史》等。<br>
D、驳论的语言必须简洁洗练、讽刺性强。为此,驳论文往往多用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加强反驳效果。如《〈枫桥夜泊〉新解质疑》就大量运用了反问手法。<br>
5、下面是学生的作文片段,按要求修改三处画线的语句。<br>
①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面生无尽的遐想: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②去开创那辽阔的大西北, ③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改变模样;需要我们用勤劳的万只手在大西北的横断山中,营造出一个个高峡平湖……<br>
A.第①处应改为:_________<br>
B.第②处应改为:_____<br>
C.第③处“改变模样”这一表述欠具体生动,直改为:______<br>
6、背诵默写<br>
A.其隙也,则 ,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br>
B.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br>
C.政府大力开发“安居工程,”正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吟的“ !”真是深得人心。<br>
D.李厂长退休了,但他人离厂心不离,他说:“ , ”(引用《已亥杂诗》的两句诗填写)<br>
7、下面课目文学常识不相称的一项是( )<br>
A、《满林游记》袁宏道清朝公安派作家 B、《南园》李贺唐朝七绝<br>
C、《梦江南》温庭筠唐朝词 D、《论求知》培根法国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