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改革》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北师大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5/16 16:45:0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410字。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改革》教学设计
  四川省郫县第一中学  杨关志
  课程标准: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一、教材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铁犁、牛耕等生产工具的使用情况,理解先进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
  通过分析理解“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社会现象,认识到封建生产关系比奴隶制更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了解人类生产工具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归纳并认识从石、木、骨、蚌农具到铁农具的发明和使用是生产工具上的革命;从完全的人力耕作到利用畜力是农耕动力上的革命。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应以商鞅变法及其历史作用为重点,因为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变法或改革而实现的;而且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一场地主阶级政治改革,它废除了秦国的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使秦国逐渐成为十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因为这涉及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初一年级学生对这一理论概念接受起来有困难。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用多媒体展示两件铁器和犁,让学生辨认是什么工具?
  2. 教师提问:铁器和牛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们的出现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学了“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同学们就知道问题的答案了。
  (一)从千耦其耕到个体农耕
  1. 生产工具的进步。
  让学生自己通过查资料,了解从人类产生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不断进步的情况。(把学生分成木石器组、铜器组和铁器组,了解每一种生产工具出现的年代,制作材料,代表性生产工具,优点和缺点。在课堂上,由各组组长宣读查找的结果),然后用多媒体显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