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二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全科试题(9科10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内蒙古赤峰二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打包)
内蒙古赤峰二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doc
内蒙古赤峰二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doc
内蒙古赤峰二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
内蒙古赤峰二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doc
内蒙古赤峰二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doc
内蒙古赤峰二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doc
内蒙古赤峰二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doc
内蒙古赤峰二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缺答案.doc
内蒙古赤峰二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内蒙古赤峰二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doc
赤峰二中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应将1~6题和12、13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其它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一卷 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经济结构的调整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羚羊群中的病弱者往往难以摆脱狮子的追捕,这对个体是残酷的,但却保证了羚羊种群的健康繁衍。作出了错误决策或者因循守旧的企业,也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或重组。如果一个经济体积累的问题过多过大,往往会爆发全局性的经济调整——经济危机。它会淘汰掉那些工艺技术落后、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乏力以及发展方向错误的企业,同时又会催生出一批朝气蓬勃、勇于进取、引领时代潮流的新企业。这是经济结构的自发调整。
经济结构的自发调整是靠市场的力量来实现的,是否适应市场、是否具有竞争力,是调整的唯一标准,因而,经过调整,留下来的企业都是具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强者。但是,这种市场的自发调整过程往往是漫长而痛苦的。它会导致经济萧条、失业剧增、生活质量下降,有时还会引起社会动荡、政权更迭甚至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密切相关。
现代经济高度复杂,已承受不起置之死地而后生式的自发调整;现代社会高度发展,已容忍不了弱肉强食般的自然淘汰。同时,人类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手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汲取经验教训中不断完善,已具备比较充分而有力的工具来管控现代经济危机,来平抑经济波动,来防止大起大落。这包括实行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来刺激市场需求,对陷入困境的行业和企业给予援助等,甚至某些直接引起危机肇事者也“因太大而不能倒闭”而得到救助。这样,决策失误者有了起死回生的机会,盲目跟风者避免了血本无归的风险,某一领域的过度投资者又可为新一轮复苏积蓄力量。
失控的经济被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从悬崖边拉回,恰如被狮子追逐的羚羊群得到及时的庇护,即使病弱者的生存权也得到了保障。经济损失得以减轻,社会动荡得以避免,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然而,当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再是自发的过程时,人类的经济智慧就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措施就应更加科学得当。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调整只会越来越难,最终酿成更大的灾祸。理论的逻辑以及实践的经验都启示我们,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应立足于救经济,而不是救具体的企业;应立足于恢复市场的信心,而不是代替市场决策;应借力使力,针对引起和加剧危机的突出问题,加快调整。
1. 下列对文中“自发调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靠市场力量实现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式的。
B. 以是否适应市场、是否具有竞争力为唯一标准。
C. 能使具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留下来。
D. 会引发社会动荡、政群更迭甚至是战争。
2.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高度复杂的现代经济承受不起自发调整,所以,决策失误者有了起死回生的机会。
B. 在政府行为的作用下,经济结构自发调整带来的危害可以被全面彻底地消除。
C. 某些直接引起危机的肇事者得到救助,是人类经济理论和政府手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体现。
D. 当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再是自发的过程时,问题就会越积越多,调整就会越来越难,最终酿成更大的灾祸。
3. 根据原文,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济体积累的问题过多过大,往往会形成一个经济结构的自发调整带来的企业优胜劣汰的过程。
B. 经济结构的自发调整,使人类的经济智慧没能被赋予更大的责任,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也不能科学得当。
C.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密切相关,但现代经济危机还不至于引发一次世界大战。
D. 应对经济危机时,可以借助这个全局性调整的机会,针对引起和加剧危机的突出问题加快结构调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
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见,未至,使者三四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