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课堂教学的战略转移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课堂教学的战略转移
广东东莞二四中:易林林
“千门万户瞳瞳日,都把旧桃换新符。”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在我县初一年段拉开帷幕,新的教学理念开始走进课堂,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为了更好地研讨新课改,加快新课改的前进步伐,作为语文教研员,我深入到新课改基地凤城中学,蹲点初一年段听课。听课由初一集备组长统一安排,课后我和其他听课者一起跟授课老师交换意见,探讨如何更好地实践新课标,搞好语文课堂教学。
在听课议课过程中,我强烈感受到凤城中学初一年段的语文老师,都能以新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战略转移。他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可喜的尝试:
一、尊重学生个体感受。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因此是否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是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的分水岭。官良生老师在教学《夏》时有这么一个环节,先让学生感受课文第三段所描绘的“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然后又让学生说说夏天在他们眼中的色彩,有的说夏天是绿色,有的说夏天是灰白色,有的说夏天是蓝色,有的说夏天是粉红色……众说纷纭,各抒己见。还有一个环节安排在学完全文之后,让学生以“我心目中的夏天”为题自由发言,结果学生也表现得相当出色。究其原因就在于官老师尊重学生个体感受,使他们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
二、采取讨论学习方式。讨论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起到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运用讨论学习方法,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学生机械接受教师提供的现成答案的状况为学生进入文本所设置的情景进行主体感悟的过程。邱聿林老师上《十三岁的际遇》,组织学生讨论作者田晓菲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体会文章所抒发的真情实感;李航凤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春》的五幅画,通过学生发言完成“怎样写”的教学任务;滕可可老师教学《三峡》,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彻底改变文言文教学串讲的做法。这些讨论法的运用,都很好地实践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引导学生质疑解难。这种教学方法常用于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教师让学生把自己阅读过程中存在的或发现的问题提出来,然后由师生共同解决。邱仲老师教学《蔚蓝的王国》,做了大胆的尝试,用质疑解难的方法设计整个课堂教学。他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自己的疑问用问题的形式写出来,交给老师。课后,他将收集到的疑难问题加以整理归类,把其中的大难题化解成小问题,把抽象问题化为具体问题,并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第二节课,他就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从局部到整体探究解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师生平等对话,气氛热烈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