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980字。
《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教案
嘉定区封浜中学 谢学刚
[教学目标]
1.知道工业时代初期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知道相关社会立法的出现,首先是从工厂法开始。理解工业时代初期尖锐的社会矛盾是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理解造成社会矛盾的原因;理解社会立法增加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程度,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2.让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视频,思考工业革命初期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和各国通过立法控制矛盾的原因,学习从图片和文字资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及学会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肯定工业革命的进步性,赞同社会公平、公正。同情处境悲惨的工人阶级,对城市的贫困现象表示忧虑,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追求保障人的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观念。
[重点与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初期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和原因。
难点:工业革命初期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和各国通过立法控制矛盾的原因。
说明:
1.只有了解工业革命初期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工业革命初期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认识和了解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才能有效理解社会立法产生的原因,并为下一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等铺设知识基础,故以此为重点。
2.通过工业时代初期社会的人文纽带被拧断,工人的激烈抗争,社会的动荡等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有产者和统治集团意识到社会发展应同时照顾社会公平、公正,寻求解决贫穷问题,弥补已撕裂的社会。使学生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故以此为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以问题导入法方式导入新课。提问:第一次工业革命具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问题后,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论断。在肯定工业革命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带来了社会的繁荣的同时,指出其并没有使所有人都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相应成果,工业革命也衍生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拉大、犯罪等许多新的社会问题。
2.“血汗工厂”
出示图片一《伦敦工业区》插图《在煤矿坑道里工作的童工》
引用资料一工业革命后,雇主与工人关系变化的材料(见资料附录)。
请学生阅读本目教材,提问:你认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状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