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中学生同语言粗糙现象作斗争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22 21:57: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指导中学生同语言粗糙现象作斗争
广东德保中学:韦佳
  当前,中学语言界重视语言教学的呼声日高。许多同志认为,中学生的语言学习, 应把语言能力放在首位。但“语言能力”究竟涵盖哪些内容呢?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常把 大量精力放在修改病句和错别字上,而对另一个虽然“面目不清”却几乎无处不在的“ 敌人”——语言粗糙的现象重视不够。事实上,高中生(尤其是重点中学高中生)作文 中的错别字、语病等已经退居次要矛盾,在逐渐被克服之中,而更多地存在的是语言的 粗糙、粗俗、粗陋,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学生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应当引起 我们足够的重视。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 面下功夫,自觉地同语言粗糙的现象作斗争,从而使中学生作文水平进一步地大面积提高。
              一、要善于借鉴语言
  中学生作文,尤其是议论文,所谈论的问题往往超出了日常生活范围,一般来说, 内容逐步复杂,思想逐渐深刻,这就产生了日常口语不够用而相应的书面语表达又不熟 悉的矛盾。例如:
  1.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居安思危,一旦时战争来到,就会束手无策,甘待灭亡。   
  这句话中,“来到”宜换成“爆发”。“甘待灭亡”有生造之嫌,可使用成语“坐 以待毙”。显然,“战争来到”并不属于通常所说的“语病”,“甘待灭亡”虽然勉强 说得通,却不是熟练的书面语言。
  2.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可内地却很慢,甚至在边远山区还有吃不饱的现象。   
   “沿海地区”和“内地”经济发展的快慢是相比较而言的,因此,第一句宜说成“ ……发展较快”,第二句宜改为“……相对缓慢”,这才显得比较准确,比较有分寸。 “还有吃不饱的现象”意思是不错,但不如采用现成的说法“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比较 顺当,内容也更全面一点。另外“边远山区”前面如果加上“某些”限制会更好一些。 经过修改,句中的双音词语增多了,书面色彩也更浓了。
  上面的例子,不能说不包含事理认识方面的问题,但主要还是一个语言借鉴的问题 。常听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话虽是谑语,但从积极方面看,是 讲了写文章要善于借鉴的道理。由于缺乏语言的借鉴,学生常常会陷入“了然于心”却 不能“了然于口”的窘境,如果信笔乱书,有时可能会闹到“不像人话”的地步。   
   借鉴语言当然主要是借鉴书面语言,严格地说,是借鉴“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但是这“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学生头脑里倒底装了多少?据统计,中学生在长 达6年的中学阶段,现代文背诵的“指令性计划”仅涉及14篇课文,平均每5个月才背诵 1篇现代文(片断)。高中除第1册规定背诵两篇课文的片断之外,其他5册均无现代文背 诵的要求。这种现状不能不令人忧虑。在新版高中教材出台之前,语文教师应当从课内 外按体裁比例为学生挑选出一定数量的“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的范文,令其熟读成 诵;并打破教材的限制,对课内外一切反映现代书面语言规律的有生命力的现象、模式 、手段加以归纳整理,令其摸仿创造。让《中学生阅读》这样的精品杂志占领课堂,引 进时文的活水,使中学生受到典范而精美的当代书面语言熏染和刺激,从而改造他们粗糙稚拙的语言。
               二、要善于调整语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