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7520字。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教案
●历史回眸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这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与苏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基本相适应,但二战后,该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致力于改革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一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扶植农业发展的措施,改变了苏联农业停滞不前的状况,但后来他在农业改革中推行盲目垦荒和“玉米运动”,又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赫鲁晓夫在工业改革中把企业管理权力由中央下放到地方,并对政体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改革最终失败。
继赫鲁晓夫之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也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加强经济杠杆作用,贯彻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他的改革,使苏联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在农业领域,勃列日涅夫也推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措施,但苏联农业落后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尤其是他的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改革,再加上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对外又推行扩张政策,使苏联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其改革最后也以失败 告终。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成效不大,转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在政治体制改革中,他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结果导致苏联思想混乱、经济滑坡,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随之“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
苏联的解体有各方面原因,给社会主义国家以深刻的教训。
●合作讨论
发现问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早在两年前,即1956年2月25日,赫鲁晓夫就已投过一颗震动共产党世界的炸弹。……他当时不时流泪,将这位前独裁者描述为“有点病态疑心、极不信任他人的家伙”,认为他应该对官方屠杀“数千名诚实、无辜的共产党人”的做法负责。
——《世界通史》
讨论:(1)材料中赫鲁晓夫“投过一颗震动共产党世界的炸弹”是指什么?该事件的影响如何?
(2)材料中提到的所谓“前独裁者”指谁?“官方屠杀”又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2.赫鲁晓夫为改革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你如何看待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
3.勃列日涅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相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你如何理解戈尔巴乔夫提出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该理论在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中有哪些实践体现?影响如何?
5.“八一九”事件是怎么一回事?
6.苏联解体给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