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180字。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教案
山东省汶上县实验中学 王广成
一、课程标准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二、从容说课
本课核心问题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变革”。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最集中反映,同时它也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最主要的特征。这一次变法运动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十分复杂而动荡的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结束,封建社会形成的历史时期,总的来说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迅速发展。促使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铁器的使用。铁农具出现以后,牛耕逐渐普遍起来。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使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也使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战国二百年的历史,上承春秋,完成了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下迄秦朝,完成了从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转变。而这一切变化均与战国时代的变法或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战国各诸侯国的变法,清除了奴隶制的残余,最终确立了封建制度。其中商鞅变法是最彻底的一次改革,它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及意义。
商鞅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①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得到推广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商鞅变法原因、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讨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