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备课资料
- 资源简介:
约3750字。
《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备课资料
流浪客 改编
【关于主题】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茨威格年轻时游历巴黎的一段经历,他经朋友的介绍,有幸结识了当时已经享誉巴黎的雕塑家罗丹。作者回忆了自己初见罗丹时的拘谨,对大师的崇拜,以及从他身上得到的启示。
【关于题目】
课文的题目是“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启示”即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即“我”通过观察罗丹的工作获得了如下启示:“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秘——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关于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和评论家,他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工厂主家庭,少年时代爱好文学,青年时代攻读哲学和文学。茨威格的作品,早期受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影响,推崇唯美主义。一次大战中他流亡瑞士并结识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加入了法国作家巴比塞创立的国际进步作家组织“光明社”,从事和平运动。茨威格是一位多才而多产的作家,他擅长写小说,写人物传记,也善于写诗歌和戏剧。其著名作品有传记文学《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传)、《三大诗人》(卡萨诺伐、斯汤达和托尔斯泰传)。小说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晚年写过描述一次大战前夕奥地利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回忆录《昨天的世界》,茨威格的作品有些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但他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他渴望出现一个各民族和睦相处的世界。但他的幻想在二次大战中破灭了,他感到“我自己的语言所能通行的那个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洲,业已自趋毁灭”。由于极度失望,1942年他与妻子双双自杀于巴西。
【课文学习】
一、字
1.给下列加点字注
饶舌 // 媲美 // 白髯 // 黏土// 秘诀 // 蹙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黏 参 症
3.区分形似字
衰 // 哀
饶 // 绕
决 // 诀
二、词
1.解释下列词语
症结:指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事情弄坏或不能解决的关键
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淳朴:诚实朴素,也作纯朴
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2.积累
媲美 淳朴 宽释 微乎其微 永垂不朽 不速之客 米开朗琪罗
三、课文分析
全文从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写作者在创作上的崭露头角,但困惑于自己怎样写得更好,这时一位伟大的人给了他一个伟大的启示,成为他一生的关键。
第二部分(第3至16段)记叙了和雕塑艺术大师罗丹的两次交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3—4段),写作者与某画家的争论,从而得到机会与罗丹会面。
第二层:(5—6段),写作者与罗丹的第一次会面,并受到罗丹的邀请。
第三层:(7—16段),写作者与罗丹的第二次会面,着重记叙了罗丹精心修改作品时专心致志、浑然忘我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第16—19段),写由第二次与罗丹会面得到的启示,提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思考:
1.课文的第1,2自然段,即文章的第一部分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