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7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授课章节:《大自然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2、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
2、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一、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二、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三、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四、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教学后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2、了解有关物候学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1、读通全文,掌握词语,了解物候学的定义及意义。
2、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请同学来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
萌生( ) 翩然( ) 孕育( ) 销声匿迹( )
风雪载途( ) 草长莺飞( ) 簌簌( ) 农谚( )
连翘( ) 纬度( )
(三)朗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2.“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3.对照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4、本文可分几个部分?如何划分?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1、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