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学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8/12 22:15:2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170字。

  《鱼我所欲也》学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资料助读
  孟子“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4、本性也需要“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苟得    辟      一箪食      一豆羹      蹴尔      不屑       乡为身死  
  一、 再读课文  疏通文意
  (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 概括本文主旨
  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二、 结合原文 把握内涵
  边讨论边明确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2、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4、我们该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
  三、课堂小结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
  四、中考链接
  (一) 贵阳市(09贵州省)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