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一中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复习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0430字。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复习题集
第一单元 世界古代史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一、填空题
1、大约300多万年前,非洲生活着早期人类——南方古猿。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
2、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的一个女性全身的大部分骨骼化石,是目前所知最为完整的一具南方古猿化石。她身高约1米左右,距今约为340万年,她被称为“露茜”。
3、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随着脑力劳动和生产活动能力不断增强,现代人形成。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征,将现代人类划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4、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是石器,最初的石器只是简单打制的砍砸器。
5、希腊神话中该亚的故事,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历史现象。希腊神话中厄瑞斯忒的故事,是男子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反映,即反映了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历史现象。
二、问答题
1、现代人类划分为哪三个人种?各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P2
答: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征,将现代人类划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白种人分布在欧洲、北非、东非和中东,并深入到印度和中亚。黑种人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及其以南的地区。黄种人分布在东亚及美洲。
2、原始农业的出现有何意义?
答:答案详见教材第3页方框。
3、原始社会中男子是怎样取代妇女在生活中的主导地位的?
答:答案详见教材第5页方框。
4、母系氏族社会有何特点?
答:妇女在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妇女受到高度的尊敬,生产资料归氏族所有,男女地位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
5、父系氏族社会有何特点?
答:氏族以男子的血缘为纽带组成。父亲开始支配子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开始产生。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
一、填空题
1、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约在公元前3100年,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都城在孟斐斯。国王称为法老,掌握国家的一切大权。
2、埃及古王国时期,国王开始修建金字塔形的巨大陵墓,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有近50层楼房高。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3、西亚两河流域约在公元前3000年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首都在巴比伦。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了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古代印度历史上是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公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一些城邦。公元前 15世纪后,从中亚南下的雅利安人陆续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古代印度城邦遗址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最著名,存在于约公元前2300——前1750年。
5、从公元前1500年到前600年的吠陀时代,古印度逐渐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它把社会成员按地位的高低,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不能平起平坐,不许互通婚姻、下一等级的人不得从事上一等级人所从事的职业。
6、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被称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二、问答题
1、古埃及国王为什么要将坟墓修建成金字塔的形式?
答:答案详见教材第8页方框。
2、《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P9
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把奴隶看做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围,因而不予保护。意义:《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