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生命信条》说课稿
- 资源简介:
约2710字。
《铸就生命信条》说课稿
宜春市袁州区伯塘中学 汤志强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铸就生命信条》是第十一课的最后一框,是前两框《德:立身之本》和《美德需要勇气》的逻辑发展。学生通过前两框的学习,懂得了道德对人的事业和人生的重要性,也懂得了美德的养成需要勇气。但是学生要真正的使自己成为具备美德的人,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而《铸就生命信条》重点阐述了怎样培养自己的美德,指出了要向道德楷模学习,坚持自己的道德信条,追求人生中的“大德”这些培养美德的具体方法。所以这个框题是解决前两个框题的行为实践问题,是十一课的落脚点,它对于学生美德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教学目标及依据
1.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树立自己的道德楷模。
(2)。确立自己的道德信条。
(3)。追求人生中的“大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验和感悟到培养美德的几种方法。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培养美德需要向道德楷模学习。
(2)。知道培养美德需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条。
(3)。知道培养美德需要追求人生之“大德”。
依据:(1)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的需要。
(3)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及依据
1教学重点:(1)。向道德楷模学习,(2)坚持道德信条。
依据:这两种培养美德的方法更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掌握和操作。
2教学难点:追求人生的“大德”。
依据:这种培养美德的方法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也更难被学生理解,接受,掌握和操作。
二.学情分析
1.初三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