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追寻——研究性学习与古典诗歌教学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人,诗意的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荷尔得林。<br>
诗是真正让我们安居的东西。——海德格尔。<br>
<br>
古典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它重要,不止是因为这项内容在高考中占了6分,更因为它对于学生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思想境界的提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到处是得失的计算、利益的抢夺,浮躁与喧嚣充斥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几乎把我们的心灵炙烤成了一片沙漠,也许只有在诗的国度里,我们才能获得短暂的自由与安宁。我们的诗词教学(还包括整个文学欣赏)应该担负起这样的任务,给学生开辟一片自由的天地,让他们的心灵保存一块诗意的绿洲。<br>
但我们的诗词教学的现状又如何呢?上海中学的火观民先生曾在高中学生中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中学的诗词教学现状很好的,只有2.9%,认为较差和很差的占44.9%,认为较好和一般的占52.2%。究其原因,火先生认为,除了教材编排的问题外,主要是由于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中学古诗词教学调查》,文载《语文学习》2001年7、8期合刊)。湖南通道学第一中学的吴永华先生认为,目前的诗词教学存在4个误区:1、重翻译轻朗读。2、重理性注解,轻意境感受。3、以点带面,缺乏变通。4、拘泥单篇,缺乏张力。(文载《中学语文教学科研成果集》第13集)于是,我们的诗词教学蜕变为抽象的分析、词句的串讲,成了应对高考的“策略”,而学生掌握的是一个个死人的名字,一句句死板的解释,一条条死硬的教条——一堂堂死气沉沉的课。诗人死了,诗意也死了。<br>
这些现象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一下,该如何走出误区,切实提高诗词教学的效率和水平呢?我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甚至时下流行多媒体教学)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生需要的是诗情的激荡,诗心的感悟,诗性的启迪,而单靠我们的课堂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必须引进研究性学习模式,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调动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并渗透一些分析、鉴赏与研究的方法,然后,引导学习进行自主的研究性学习,以开阔视野,加深对古典诗词的整体感受和理解,从而真正提高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唯其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