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复习选择题集锦:诗文中的哲理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0/25 22:23: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8题,约4940字。

  2012届高三复习选择题集锦:诗文中的哲理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今有人说"床前"不好,应改为"窗前"。其实,李白所说的床并非寝具,而是说的水井边的一圈栏杆。回答1-3题。
  1、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
  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   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2、有人将诗中的"床"理解为寝具( )
  A是对认识的发展                       B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C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D不是对事实的反映
  3、人们要想获得正确认识( )
  A必须勤实践、勤读书、勤思考            B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
  C必须亲身实践                          D必须经过系统学习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回答4-5题。
  4、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 )
  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胜        D写出好文章
  5、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 )
  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               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
  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               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
  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柳宗元也有名句"欵乃一声山水绿"。同是一个"绿",可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据此回答6-7题。
  6、前后两个"绿"字都是()
  A客观实际            B诗人大脑的产物      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诗人的主观想象
  7、两个绿字的词性不同,是人们( )
  A认识事物的需要      B思维习惯的不同      C改造世界的需要            D审美情趣不同
  以下是叙述京杭大运河开凿的四首诗,据此回答8-9题。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遣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几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来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8、四位诗人的揭示了运河与隋朝灭亡之间的联系。因果联系的本质特点是原因和结果( )
  A、之间是先行后续的关系            B、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D、在时间上的继承性
  9、从哲学上看,南北大运河的开通表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