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专题㈠气温》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100字。
《气候专题㈠气温》学案
【高考目标】
1.掌握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原因。
2.联系实际,理解气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主干知识整合】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2.气温的时间分布: 日变化;年变化
3.气温的空间分布: 垂直分布;水平分布
4.气温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一.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和昼长)
2.下垫面
3.天气系统
4.人类活动
【例1】读下图,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
特点:终年温和,年较差小,昼夜温差大。
形成原因:地处赤道附近,海拔高(接近3000米)。
【例2】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1~3题。(2010全国文综Ⅰ)
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 ℃ B.12 ℃ C.16 ℃ D.18 ℃
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
二.气温的时空分布
㈠时间变化
1.日变化: ⑴最高温14时左右,最低温日出前后。
⑵气温日较差:陆地﹥海洋;低纬﹥高纬; 晴天﹥阴雨天。
2.年变化:
⑴一般,北半球最热月7月或8月,最冷月1月或2月。南半球相反。
⑵热带草原或季风气候区,北半球最热月4月或5月,南半球最热月10月或11月。
⑶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陆地﹥海洋;高纬﹥低纬。
㈡空间分布
1.垂直分布:⑴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⑵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2.水平分布:⑴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