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2 10:1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方索
【思路综述】
本设计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美点带动全篇。按照赏析美图、探寻美点、朗读课文的步骤来品读课文。在分析美图的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象征、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简说】
一、以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学生交流预习作业--“我了解的茅盾”。
二、感知课文,整体把握
听课文的朗读录音,扫除字词障碍。并注意下面的问题: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脑海里浮现出了哪几幅画面?听后归纳:“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或曰“敌后抗战图”),三幅图画,每一幅都有诗情画意,都能给人以情感激发和思想熏陶。
三、品读课文,赏析美图
步骤一:赏析“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1.分析:印发《现代汉语词典》对“毛白杨”的解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写白杨的段落,反复诵读,和印发文字作比较阅读,然后,把自己的体会、见解以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突破理解重点:“象征”的特点。
2.拓展:欣赏歌曲《小白杨》,进一步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
3.运用:用象征手法,按照下列格式说一句话。
我由  想到了  它象征了  
4.联想:和平时代的今天,你认为白杨树可以象征哪些人的精神呢?为什么?一分钟口头作文。
步骤二:赏析“高原风景图”,分析衬托手法的运用。
屏幕显示问题:
1.白杨树的外部形态、内在气质、象征意义,在文中5~8小节都写出来了,那么文章开头写高原景色是不是多余?2.作者为什么既写黄土高原的无边无垠、坦荡如砥,又写它的单调、令人恹恹欲睡呢?
引导使学生明确:
1.屏幕显示一个白色色块,把它分别放在白色、灰色、黑色三个色块中,体会灰色对白色的正面衬托和黑色对白色的反面衬托,进一步理解单调、令人恹恹欲睡的黄土高原作为白杨树的反面衬托的作用。2.屏幕显示汽车在高原上奔驰的图画,先是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显得有点单调,突然出现一株或一排白杨树,进一步体会衬托的作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