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主学习的航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2/14 23:25: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70字。  

  语文自主学习的航标
  重庆市巴川中学    邓永全 
  自主学习是教学的本质,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升学力。但刚开始还必须想办法扶学生上路,要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课上学会自主学习,我们扶学生上路的方法就是设计语文自主学习导学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让问题为学生的学习导航。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思维往往从思考问题开始,自主学习导学问题的设计在学生研读课文之始就为学生明确了思维的向度,诱发学生的研读兴趣,激发探究动机。自主学习导学问题既导入门,更导过程,导引一个递进、延伸、拓展的阅读求解过程。自主学习导学问题可以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克服被动、漫不经心、注意力散漫的不良阅读习惯。当学生循着问题,带着疑问,对文本作思前想后的整体关照时,就有可能柳暗花明,获得豁然开朗的阅读感悟。
  “学而不思则罔”,不动脑筋,不善于用思考把自己的学习推向新阶段,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学思结合是学习的一条基本规律。学语文更是离不开思维的积极参与,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能达到理解,发展智力,提高语文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能辨析词语的异同,把握句式的特点,了解段落大意和课文的中心,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和写作技巧。学生的思维要靠问题来调动,只有通过思考,努力寻求的,“得来很是费工夫”的,才能深深记在脑海里。一堂没有问题的课,很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老师硬灌的知识,没有思考的余地,这样获得的知识自然是死的,也无用。学生不是一个待灌的瓶,而是一堆等待燃烧的火,教师应用自己的智慧去点燃它。教师要善于创设发展思维的问题情境,用问题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通过自主学习导学问题的设计,把牵一发而全动的“课眼”挑明,把学生学习上的疑点扩大,把那些存在的问题展开、挑起并扩大矛盾,诱导学生去思考与争辩,去探幽寻微,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在主动积极地思维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
  特别是初一学生,自主阅读缺乏方向性,不知从哪些方面进行解读,自主学习导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学生就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题,明确领悟文章的写作技巧,牢固地掌握有关的语文知识。
  基于这样的认识,自主学习导学问题的设计应统筹全局,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要考虑阅读主体的发展和需求。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自主学习导学问题设计体现层次性、逻辑性。
  自主学习导学问题的设计试图建立起各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阅读的整体框架。应围绕课文的主述事件,作者的情感价值取向,作品的章法结构等,它可以主导学生的研读过
  三、培养合作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合作学习有利于让学生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加强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各抒己见、广泛交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习惯。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
  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我们必须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的内在动机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这些情境所涉及的内容,可以是在教学内容中占比较重要地位的,而且单靠学生个人智慧或能力要完成具有一定困难的;也可以是学生有迫切的愿望需要与别人进行研讨、交流或获得别人帮助的,这样才能从内因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
  四、教给方法,培养主动参与能力。
  建立合作学习的机制,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促进生与生、生与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合作探索、主动探索。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教给合作方法,培养合作技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学会发言。要求语言流畅,表达清楚,具有说服力。鼓励课堂上不说话的同学要敢说,要形成一种机制,让学生人人都说,逐渐实现从敢说到能说到会说地转变提升。二是学会倾听。听也是一门学问,要听清他人与自己想法的不同之处,听懂与众不同的见解,听好自己疑惑处别人的解释。三是学会质疑、反驳。对别人的发言不能是听而不想,要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要运用知识、经验反驳;四是学会补充、更正,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发现别人说话的遗漏之处和错误的地方,给予指正,有所作为。五是学会求同存异。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正常的,在讨论交流中,要相互理解和尊重,不要固执己见,不要钻牛角尖。合作讨论的过程也是明辨是非的过程,要让学生从这一过程中矫正错误,得出正解。
  在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适时给予点拨和指导,要么提示思考的角度和方向,要么给予方法上的引领,要么补充相关的背景……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的汇报时,把重心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由于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教师要耐心扶助,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可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五、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适时科学合理地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所追求的是达成整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即要使学习小组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追求基于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和个人进步基础上的团体进步。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这些基础上要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交流展示水平,学习效果等方面。当然,也要对个体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以调动个体参与的积极性,增加竞争性。小组评价应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让学生时时都有团队意识,为自己所在的小组争光添彩,要让学生感受我在小组很重要,我应该为小组多做贡献,小组因我而精彩。
  评价要考虑到几个因素:1、评价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要有鼓励作用。2、评价应是客观公正的。3、评价应是多种形式的,可以是组内成员自评、互评;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师生间评价等等。不同的评价应有具体的内容,有客观的标准,便于操作。
  另外,建立学生学习日志。记录每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的精彩表现。如一个学生提出的一个高质量的问题,一次精彩的发言,一次成功的操作,一次创意的表达……记下这些得到组内其它成员的佩服,得到教师赞许的事例。这样的成功可使学生产生自信、自我肯定等一系列良好情绪的情感体验。这种良好体验的不断实现,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并将再次激起他探索求知的欲望,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这样,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增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