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设计20
- 资源简介:
约2070个字。
《老王》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保定市曲阳县岸下中学
作者:刘玉凤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的博大,体察善的魅力,陶冶美的情操。
2.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以善良回报善良。
3.体会作者平实朴素的文字背后的善良与博大及平等观念的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教学难点: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合作交流法启发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善良是为人之本,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就要以善良体察善良,去关注一个普通的善良老人——老王
二、 简介作者:
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她的丈夫是《围城》
的作者钱钟书。住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
三、 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
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正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四、 走进文本,分析探究
(一)、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屏幕显示,学生抢答)
(二)、说老王
1.屏幕出示老王画像
请同学们看屏幕,各抒己见,从画像看,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A: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
B: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C: 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D: 从弯腰曲背的样子看,他是一个病人。
2、老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现在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进一步了解这
个人物,请同学们分别用文中的两个关键词概括。
(学生找出关键词,教师明确:不幸、善良)
A: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
老师明确,屏幕显示:
A、家庭:孤独一人
不B、职业:蹬破旧三轮,文革期间被取缔
幸C、生理:一只眼是瞎的,有夜盲症
D、居住:荒僻胡同,破大院,破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