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根火柴》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br>
(一)知识、能力目标:<br>
1.理清文章线索,掌握故事情节,明确故事主人公。<br>
2.把握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br>
3.分析人物特点,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br>
(二)德育目标:<br>
了解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学习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检查自己的言行,激励学生为建设家庭、班级、学校及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br>
(三)美育目标:<br>
引导学生领会红军战士的思想美和意志美;引导学生把精神世界的美好与崇高作为衡量一个人美丑的标尺。<br>
教学重点:<br>
1.理清文章线索,掌握故事情节,明确故事主人公。<br>
2.把握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br>
3.分析人物特点。<br>
教学难点:<br>
1.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br>
2.学习通过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br>
教学设想:<br>
本课,作为一篇小说,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小说的三要素;作为自读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学习;作为一篇革命历史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红军战士的人格魅力——执著之美、赤诚之美、奉献之美。这篇传统教材,最大的难度是调动学生的热情,上出新意。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首先,让学生以博物馆解说员的身份介绍六根火柴的来历熟悉故事。其次,以招聘导演、主演的形式理清故事情节、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明确主人公及其特点。再次让学生结合自己谈认识,进行发散式的探究。最后布置学生排演课本剧以更深入地实施德育、美育目标,也让学生感受其他艺术形式的魅力。<br>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组合:<br>
1.渲染氛围,激发热情。课前的歌曲《过雪山》充满革命豪情,结束时图片打出名言配上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让学生在激动与力量中结束本课。<br>
2.求美,求直观。搜集了丰富的图片资料,设置了优美的背景音乐;剪辑了无名战士献出火柴的录像。<br>
3.激发兴趣,调节课堂节奏。设计了招聘会的动画片头及招聘试题。<br>
4.多媒体制作时版式、色彩、文字尽量精美。<br>
课时安排: 一课时<br>
教学过程:<br>
一、课间播放《过雪山》创设情景。<br>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br>
1.出示“六根火柴”的图片。<br>
2.以解说员的身份介绍六根火柴的来历。配图、配乐,深情并茂地讲述,体会故事之美。<br>
3.明确学习目标(媒体展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