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表述题解题思路
肖之建,江苏省如皋市如皋初级中学
【题型说明】
概括和表述不仅在阅读考查中进行,在语言实际运用考查中也经常出现,它重点考查学生的筛选信息、分析理解、归纳综合、概括表达的能力。
概括和表述考查的是学生在对材料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现有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提练和表达的能力。因此,阅读理解和归纳提练的能力是概括和表述的前提。
概括是为了把话说得抽象、简约、精粹、扼要、精炼,常见题型有拟写一句话新闻、根据具体要求概括语段的中心或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等。
表述题要求在读懂材料及题目要求的基础上,按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答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例析指津】
例1、 城市路牌上的地名为什么要用汉语拼音标注,可否改成英文?民政部近日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地名标志是领土主权的象征,用汉语拼音标注地名,事关国家领土主权和尊严,用英文等外文拼写地名标志,在中国是被禁止的。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民政部的明确态度和理由,不超过 30个字。 (200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
例2、请用一句话新闻概括下列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西藏中学的全体师生日前在校园里展示了他们刚刚缝制完成的献给新中国50岁生日的一份厚礼——由1999条红领巾缝制的长 26.5米,宽18米的巨幅国旗。这面国旗不仅是西藏中学师生的国庆献礼,也凝聚着全国少年儿童对祖国的无限深情。(2002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题)
概写题型是近两年频繁出现的测试学生概括能力的一种新题型。这类题型失分率高,在答题中,阅读水平直接影响答题质量,如果对文段理解不透彻,就会在“写”上面发生偏差;如果读懂了文段,写不好,同样也得不到高分。因此,要想答好此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注意题干中的附加条件
例1附加条件就有两处。一是限定了概写的内容,即“民政部的明确态度和理由”;二是限定了字数一一不得超过30字。例2则限定了表达方式一——句话新闻(也就是用一个简明的句子表达出新闻的主要内龟和字数。在答题时决不能违反这些附加条件的限制。
2、把握关键词语
在原材料中,关键句子的主干和某些枝叶往往负载着重要信息。概述信息时要找准关键词,并尽可能地运用原文中那些负载重要信息的原词。如,例1中的“领土主权”、“尊严”、“禁止”等关键词。例2中的人物“西藏中学师生”,事件“国庆50周年”“献礼”、“红领巾”等关键词。
3、分析结构,理清关系
题目所给原材料往往是一个语段。筛选信息时,要结合文体要素的确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