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感叹号开始读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其他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3/5 20:00:2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090字。

  从一个感叹号开始读起!
  ——细读张晓风的《香椿》
  浙江台州市路桥第二中学 章国华
  发表于《语文月刊》2012年第1期
  这次区教学大比武一部分老师上课的篇目是张晓风的《香椿》一文,如何教学这篇看起来并不是那么难读懂又不好教的散文呢?
  笔者觉得,读散文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就是去读作者个性化的情感。而在《乡椿》一文中,全文有一个感叹号很值得我们去品味。读懂了这个感叹号就读懂了文章,读懂了作者的情感,也读懂了一种教学思路。
  这个感叹号在文中倒数第三段:“太完美了,让时间在这一瞬间停止吧!”全文只有这一个感叹号,那作者在这个感叹号里要感叹什么呢?从表面上看,作者好像是在赞叹美味的香椿芽。但阅读教学的魅力却正是在简单的地方读出不简单,在看似没有风景的地方欣赏出独到的风景。并且笔者认为:整体感知不仅仅是对整篇文章的感知,有些重要的细节甚至标点也需要结合全文来进行感知。
  读完整篇文章,我们不禁要问,作者赞叹的仅仅是香椿芽的美味吗?显然不是,作者在叙述“种香椿,摘香椿,吃香椿”时,在字里行间其实都渗透着对香椿精神的赞美,作者在赞美香椿的奉献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但这是每个教学者都能发现的,教学的高下也不在于我们感知到了香椿树的奉献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而是细读出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赞美,读出奉献精神中语言特有的表现力,品出旺盛生命力中散文特有的表达魅力。
  这就要求我们紧紧抓住文中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品读。在品味香椿的奉献精神时,比如文中讲到: 
  “年复一年我摘取,年复一年,那棵树给予”。
  这里,我们从第一个“年复一年”中读出了索取的无限,从第二个“年复一年”中,我们读出了奉献中的执着。
  比如文中还讲到:“我把主干拉弯,那树忍着,我把支干扯低,那树忍着,我把树芽采下,那树默无一语。我撇下树回头走了,那树的伤痕上也自己努力结了疤,并且再长新芽,以供我下次攀摘。”
  这里,一个“拉”字,一个“扯”字,一个“采”字,写出了“我”索取态度的理所当然与不屑一顾;两个“忍”字,一个“默无一语”,写出了香椿树隐藏委屈时奉献中的一种隐忍。
  再比如文中还讲到:“不知为什么,椿树是传统文学里被看作一种象征父亲的树。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而我是站在树下摘树芽的小孩。那样坦然的摘着,那样心安理得的摘,仿佛做一棵香椿树就该给出这些嫩芽似的。”
  这里,作者利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让我们读到:香椿树的奉献既充满了父爱的宽厚,也充满了母爱的仁慈。再如文中第七段中,“单向”一词更是形象地传达出了香椿和大地奉献中的无私。
  当然,文章不仅赞叹了香椿树的奉献精神,还赞叹了香椿树顽强与旺盛的生命力。比如文中讲到:“香椿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
  这里,一个“冒”字,我们体会到了生命力量的向上感;一个“充”字,我们看到了生命旺盛的膨胀感;一个“喷”字,我们感受到了生命源泉不可遏制的动力;一个“暗红色”,我们体悟到了红得发紫的生命热情。当然,从生命力的感悟中,我们还联想到了大地对香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