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江苏省海安县双溪初中 刘志祥
第一课时
目标:
1. 能结合研读关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和内在性格的语段,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 能熟读课文
过程:
1. 导入、简介作者、背景并分析题目
1940~1941 大生产运动
2. 阅读课文,思考: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树?并分段
白杨树是一种不平凡的树 线索
3. 研读第一部分,思考:
① 体会“实在”一词的意义
表明“不平凡”是客观存在的,表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是建立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真诚而发自内心的。
② 讨论并明确这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内容上: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定下“赞美”感情基调
结构上:领起全文
③ 齐读这一部分,体会感情
4. 研读第二部分,思考:
① 过渡:开头点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本部分是否紧接着就描写白杨树?为什么?
没有 写其生长的环境
② 着重研讨2、3段
思考:
地理背景:黄土高原
自然景象:黄绿错综,坦荡如砥,无边无垠
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恹恹欲睡
③ 以上景观和感受对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景观:从白杨树生长环境的角度显示白杨树的“不平凡”
感受: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白杨树的出现铺垫、蓄势
④ 区别第二个“实在”
表明白杨树的不平凡深藏并显现于它的“极普通”之中,表现了作者对白杨树高贵品质的深切了解和无比崇敬之情。
⑤ 齐读这一部分,体会
5. 研读第三部分
① 明确本部分要掌握二点内容:白杨树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
② 阅读并指名回答
外形特点:力争上游
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干、枝、叶、皮
补充:描写时兼用肯定否定句式使特征更为强烈
性格/气质特点:倔强挺立、百折不挠
③ 这一小节的结构是怎样的?
总分(力争上游:外形、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