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3010字。
白音昌中学七(下)《伤仲永》第一课时导学案(二周5课时)
主 题 伤仲永 主备人 孙海荣 总课时8第 节
课 型 综合解决课 授课人 孙海荣 时 间 2012、3、9
学习 目 标 1、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句中的停顿;
2、 掌握和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课文简洁精练的语言。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初步感知本文所讲的故事,熟读成诵。
重 点 目标1、2
难 点 目标3、4
导 学
方 法 诵读法、 积累法 合作探究法 圈点批注法
问 题 导 学 过 程 时间
预设 师生行为及
二次设计
课前教师寄语:
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爱迪生
一、创设情境——导入:由爱迪生的故事导入
二、自读目标——导向:
【相关资料】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哀痛、惋惜)。
(一)基础知识学习与积累:反复读课文至少4遍。
1、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识记)
之 忽啼求之:____________。 于:
借旁近与之:___________。 环谒于邑人:_________。
余闻之也久:_____________。 于舅家见之:___________。
不能称前时之闻:__________。 贤于材人远矣:_________。
卒之为众人:_____________。 爱于人者不至: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1
3
千万勿忘积累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任务明确
提高效率
争取在预习时要求自己背诵下来
问 题 导 学 过 程 时间
预设 师生行为及
二次设计
①邑人奇之: 。②宾客其父。
③利其然: 。④伤仲永:
⑤即书诗四句: 。 ⑥日扳仲永: 。⑦父异焉,借旁近与之。________________
3、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③余闻之//也久
4、理解几个词语
①养父母: 。 ②传一乡秀才观之: 。
③或以钱币乞之: 。 ④邑人:______________
⑤从先人还家: 。⑥前时之闻: 。
⑦卒之为众人: 。 ⑧如此之贤也: 。
⑨且为众人: ⑩固众人: 。
1、小组中自主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2、先自行翻译课文1-2自然节,批注出不会翻译的句子。
3、汇报翻译,可以一生读一生译。(互相转换进行)
4、边听边积累重要的文言常识知识。
三、合作探究——导学
1、理出方仲永变化的几个阶段,然后按照这个思路进行复述故事。
2、本文方仲永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四、巩固提高——导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