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与练习三
江苏省高淳县德圣中学 李翠明
成语的正确使用
[知识网络]
成语是俗语的一种,是指语言现象中常用而又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结构凝练而富于表现力。成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从古代寓言故事凝缩成的。这类成语和寓言一样,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者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常带有劝解或者讽刺的意味。如:滥竽充数、狐假虎威、螳臂当车、鹬蚌相争、与虎谋皮、杞人忧天等。
2、从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凝缩而成。这类成语经常用来说明某种道理、某种认识或者某种境遇。如:卧薪尝胆、毛遂自荐、风声鹤唳、三顾茅庐、完璧归赵、请君入瓮等。
3、古代作品中的语句习用为成语。这类成语,有的是作品中的原话,有的则是经过加工,经过简缩而成的。如:一鼓作气、舍生取义、知己知彼、庞然大物、扑朔迷离、诲人不倦等
4、来自群众的口头语。语言本来就是约定俗成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类成语仍会不断出现,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如:三长两短、十拿九稳、人山人海、有气无力、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等。
恰当地引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使文章言简意赅,并增加表达的广度和深度。反之,则容易产生误解,甚至闹出笑话。但由于成语的结构固定而类型又多种多样;表达一个整体的意义而意义又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大量成语源于我们初中生不大了解的古代典籍,所以,正确使用成语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积累,不断丰富词汇。积累的方法很多,譬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化整为零,每天积累一两个成语;有的在每天的语文课前让学生讲一两个成语故事;既激发兴趣,又记住了成语。但关键还在于自己平时的积累,如:遇到不理解的成语随时借助工具书——成语词典,弄清这个成语的来龙去脉,这样就可以从音、形、意三个方面三位一体地去积累成语。另外写作中使用成语时,也要多加斟酌和辨析,学会结合语境,结合说话的场合、对象、语体、情景、题旨、词语之间的呼应情况选用成语。只有这样,在应试时我们才能驾轻就熟,准确辩识,不误用和乱用成语。
[考场回声]
近年各地中考试卷中常有专门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试题出现,主要题型有:成语字的书写规范,找错字,改错字;成语中的重点字解释或成语,语意的静态、动态解释;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用成语,找加点成语使用准确或不当的项;写出课文或名著中相关的成语;成语词汇量储存的考查等。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近年来出现在各地中考卷上的关于正确运用成语这一知识点的考题:
2003温州卷
下面加点字的字形、读音及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C)
A.冲耳不闻 “冲”读chōng 意思是:堵塞
B.讳莫如深 “讳”读wéi 意思是:隐秘不说
C.扪心自问 “扪”读mén 意思是;摸、按
D.偃旗息鼓 “偃”读yǎn 意思是:遮盖
2003荆州卷
常用成语填空。
①众志成( ) ②同舟共( )③救死( )伤 ④自强不( )
答案:①众志成(城) ②同舟共(济)③救死(扶)伤 ④自强不(息)2003天津中考卷
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与所给出的义项完全一致的一组是:(B)
A.机会;日理万机 随机应变 B.更加:精益求精 老当益壮
C.名声,莫名其妙 名不副实 D.渡口:无人问津 津津有味
04年荆州卷
根据提示,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地填写成语。
①这些石刻狮子,千态万状,( ) 〔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
②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 ) [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