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设计10
- 资源简介:
约6520个字。
出师表
江苏省盱眙中学刘立江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3.学习“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具体的语境,通过朴实的语言,理解人物沉深的情感。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抱负与志趣”,围绕着这个主题,我们先后学习了孟子的文章。在文章中了解了孟子的志向:他主张为道义舍弃他宝贵的生命。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他的文中这样写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着也。”今天,我们将要去了解另一个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他就是——诸葛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出师表》。(教师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崩殂()行阵和睦()以遗陛下()斟酌损益()妄自菲薄()
躬耕()猥自枉屈()以彰其咎()咨诹善道()陟罚臧否()
夙夜()攘除奸凶()性行淑均()裨补阙漏()庶竭驽钝()
2.常识介绍
(1)作家作品: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2)文体知识:“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相当于现代的书信,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要求写得辞情恳切,委婉动人。本表是公元277年(蜀汉兴建三年)三月,诸葛亮第一次出兵伐魏是上给蜀后主刘禅的表,为《前出师表》,后在228年(建兴六年)11月,再次出师伐魏时又上书给刘禅,为《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我们将要学的也就是《前出师表》。《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