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3/9 16:51: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4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4 《诗经》两首
  《关雎》和《蒹葭》选自《诗经》。《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蒹葭》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两首同为爱情诗,都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感情是率真、淳朴、真挚、健康的。采用了重章覆叠句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文字虽然简单,但给予人们的症状感却丰富,丰富到“我们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中国诗史》)。
  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方法。注重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全面领略诗歌的美感,力求在诗歌鉴赏和文化积淀上都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讨论法
  3,品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